临江何氏结亭松间名曰弹秋因王通一来乞诗

万籁从风俱发声,唯松得之尤善鸣。

五声不乱无亏成,膝横三尺秋月明。

君家江南一茆屋,直干森森伴幽独。

人言丝竹不如肉,曲肱听度无弦曲。

故山偃盖未十围,猿惊鹤怨吾当归。

聊凭东风寄君诗,风鸣松鸣吾不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万物的声音都随风而起,唯有松树发出的声音最为动听。
它的声音和谐无缺,如同膝盖横跨三尺秋夜,明亮如月。
你的家在江南,一座茅屋孤独地立着,参天大树相伴。
人们常说丝竹音乐比不上自然之声,我枕着手臂聆听,仿佛无弦的乐曲。
故乡的大树还未长到十围粗,猿猴惊叫,白鹤哀鸣,催促我应当回归。
姑且借着东风,将我的诗送给你,风声与松声交织,我已分辨不清。

注释

万籁:各种声音。
俱:都。
尤:特别。
五声:五音。
亏:欠缺。
膝横三尺:膝盖横跨三尺距离。
君家:你的家。
茆屋:茅草屋。
森森:繁密的样子。
丝竹:乐器。
肉:自然的声音。
曲肱:枕着手臂。
故山:故乡的山。
偃盖:树冠茂盛。
十围:十个人合抱的粗度。
聊凭:姑且凭借。
风鸣松鸣:风声和松声。
吾不知:分辨不清。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松林秋夜图景。首句“万籁从风俱发声,唯松得之尤善鸣”以自然界的声响为背景,突出松树的独特声音,展现了其在夜晚的清越。接下来,“五声不乱无亏成,膝横三尺秋月明”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松下聆听松涛,享受宁静的月色,生活简朴而心境悠然。

“君家江南一茆屋,直干森森伴幽独”转而写到友人家中的茅屋和那挺拔的松树,暗示了主人的高洁品格和孤独而雅致的生活。诗人进一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人言丝竹不如肉,曲肱听度无弦曲”,认为自然之声更胜过人间的乐器,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欣赏。

“故山偃盖未十围,猿惊鹤怨吾当归”借景抒怀,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异乡,听到松声引发思乡之情,暗示了对故乡和自然的深深眷恋。最后两句“聊凭东风寄君诗,风鸣松鸣吾不知”,诗人借助东风将诗篇传递给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松声、月色和自然环境,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俞广文以诗定交次韵奉答

懒慢易招咎,贫贱难相知。

客归二十年,破屋临江湄。

遣闷岂无酒,寄怀徒有诗。

慷慨思古人,恨不生同时。

去秋君始来,云雾容一披。

别去冒朔雪,归来迎南飔。

载登君子堂,爽气生芝眉。

剧谈两无碍,并驾行通逵。

省闱冠多士,泮宫聊养颐。

霄汉自兹始,羽翮随所之。

门阑谢俗子,游戏惟毛锥。

高吟起我病,意欲相箴规。

琢句要须工,一字亦有师。

逢迎君忽倦,追逐吾敢辞。

人生俱寄耳,况乃多别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春日呈韩丈

阳乌阴兔争驰骋,人世光阴刹那顷。

玉盘生菜乱青丝,三岁公家吃春饼。

前年班春池阳城,民物熙熙箫鼓声。

去年转粟巡边徼,圣朝初下和戎诏。

祇今塞下不传烽,野梅官柳竞春风。

相从且作无事饮,莫辞节物来匆匆。

明年上国春应早,棠棣阴中诗更好。

诗成但遣阿买书,邮筒寄我江南道。

形式: 古风

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增感每字赋一诗(其七)

诗吟不必工,酒实性所爱。

少年少拘束,日与尊罍对。

沉酣相呼和,亦有嵇阮辈。

会合不可常,故人今好在。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增感每字赋一诗(其九)

忆买京口船,飘飘适荆楚。

览古吊兴亡,亦有会心侣。

岁月能几何,已作幽明阻。

筋骸幸无恙,未害且逆旅。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