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一)

钱唐江一曲,处处栽修竹。

竹林深复深,接入五云麓。

有坞曰云栖,五色云归宿。

赵宋结茅庵,代住高人躅。

前明隆万间,祩宏僧不俗。

坐爱好山林,铸就新语录。

一卷法慧经,年年人熟读。

塔院在其旁,高树盖新绿。

好山有好泉,潺潺听往复。

佳处在此间,逾时看不足。

洗心亭洗心,归路淡无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畔云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栖之地的竹林、五云、云栖坞、赵宋时期的茅庵、明代的高僧祩宏、以及法慧经的传承。诗中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的秀丽,也颂扬了云栖深厚的文化底蕴。

“钱唐江一曲,处处栽修竹。” 开篇即点出云栖位于钱塘江畔,竹林遍布,营造出静谧而幽深的氛围。“竹林深复深,接入五云麓。” 描述竹林深入,直至与五彩云霞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赵宋结茅庵,代住高人躅。” 提及宋朝时期在此建庵,历代高僧居住,留下足迹,体现了云栖的历史积淀。“前明隆万间,祩宏僧不俗。” 描绘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高僧祩宏不凡,坐好山林,铸就新语录,进一步丰富了云栖的文化内涵。“一卷法慧经,年年人熟读。” 表达了法慧经在云栖的广泛传播,成为人们常读之书。“塔院在其旁,高树盖新绿。” 指出塔院紧邻,绿树成荫,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气息。“好山有好泉,潺潺听往复。” 赞美了山中有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回响不绝。“佳处在此间,逾时看不足。” 强调云栖之美令人流连忘返。“洗心亭洗心,归路淡无欲。” 结尾以洗心亭为喻,表达心灵洗涤后的平静与淡泊,归途中的心境淡然无欲。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云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云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二)

移舟泊江干,晚烟春树团。

同行懒归去,秉烛发高言。

沽酒招舟子,聊慰江上寒。

蓬窗时眺望,波平静不澜。

妓船管弦息,沙岸鸥鹭閒。

此心有法慧,何必谢尘缘。

梦入华虚境,驰驱大道安。

潮声惊夜半,疑是出山泉。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三)

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

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

数里越云岭,泉声何滔滔。

两山夹集树,高际拂凉飙。

三椽铺老屋,山僧先诛茅。

寻胜倚古井,汲泉野火烧。

传闻泉流出,并自李唐朝。

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须问,饮我热已浇。

碑摩东坡字,读之意亦消。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四)

鸡黍田家具,深林乐且住。

酡颜立茅檐,茶笋香处处。

有鸟忽呼归,我亦寻归路。

仄径出蚕丛,花港唤野渡。

买棹回峰前,好风为之御。

苏堤白沙堤,多少游人误。

香车络绎来,画船泛无数。

昨江今日湖,风景笑如故。

禅心与道心,至此一齐悟。

形式: 古风

用西洋法照象,诗以纪之

铸金象人物,后世易青丹。

丹青成容易,不若铸金难。

所以金能寿,画图偶尔传。

然犹有传者,良由致力全。

画家言画法,点睛越数年。

智竭神乃见,阿堵传笔先。

何来西域制,迩时成大观。

有水黝其色,瓶注秘不宣。

云是采仙药,合成费万钱。

天朗气亢爽,裙屐集喧阗。

红日当头朗,明镜睻目鲜。

彼镜摄此镜,容貌别嗤妍。

沃以涓滴水,气勿临风迁。

倏忽擘素纸,须眉呈宛然。

我来偶为此,形影化无端。

岂有精妙识,能达秋毫颠。

大都人工巧,不能夺上天。

吾闻药石性,不比金铁坚。

逾时性弛药,色亦化云烟。

嗟哉人寿世,百年空往还。

我象欲示后,何先我生湮。

难易分久暂,至理实无边。

海外多奇术,孰能逃圣言。

我相本非相,作此随俗缘。

家室识今吾,玩而老我焉。

若夫真面目,自来多不刊。

英姿来飒爽,瞻拜古衣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