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五教池亭

多士池塘好,尘中景恐无。

年来养鸥鹭,梦不去江湖。

泉脉通深涧,风声起短芦。

惊鱼跳藻荇,戏蝶上菰蒲。

泛泛容渔艇,闲闲载酒壶。

涨痕山雨过,翠积岸苔铺。

花影沈波底,烟光入座隅。

晓香怜杜若,夜浸爱蟾蜍。

步逸心难厌,看吟兴不辜。

凭君命奇笔,为我写成图。

形式: 排律

翻译

众多才子聚集的池塘景色优美,尘世间的喧嚣恐怕难以比拟。
近年来我在此养鸥鹭,梦境中也不愿离开江河湖海。
泉水的脉络直通幽深的山涧,微风吹过,短芦发出沙沙声。
鱼儿被惊动在水草间跳跃,蝴蝶在菰蒲上翩翩起舞。
宽广的水面允许渔舟荡漾,悠闲地承载着酒壶游走。
山雨过后,水面留下上涨的痕迹,岸边青苔翠绿如积。
花影沉没在波光之下,烟雾和日光映入座位的一角。
早晨的清香让人怜爱杜若,夜晚沉浸其中,喜爱那如月的水草。
散步时心情难以满足,欣赏美景的兴致无愧于心。
请你命令你的奇思妙笔,为我描绘出这幅画卷。

注释

多士:众多才子。
尘中:尘世间。
鸥鹭:水鸟。
江湖:江河湖海。
泉脉:泉水的脉络。
深涧:幽深的山涧。
风声:微风声。
短芦:短小的芦苇。
渔艇:渔舟。
酒壶:酒杯。
涨痕:上涨的痕迹。
岸苔:岸边青苔。
花影:花的倒影。
烟光:烟雾和日光。
杜若:一种水生植物。
蟾蜍:水中生物,有时比喻月亮。
步逸:漫步。
看吟兴:欣赏美景的兴致。
奇笔:奇妙的笔触。
成图:描绘成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水乡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多士池塘好,尘中景恐无。”开篇即点出池塘之美,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担忧,即这种美景可能在世俗纷争中被忽视。

“年来养鸥鹭,梦不去江湖。”诗人通过养鸟的行为,表达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往昔江湖生活的难以忘怀。

接下来的几句:“泉脉通深涧,风声起短芦。惊鱼跳藻荇,戏蝶上菰蒲。”描写了池塘周围生动的自然景象,水流穿过深邃的溪谷,风吹过芦苇,鱼儿在水中跃动,蝴蝶在水面上的藻类植物间嬉戏。

“泛泛容渔艇,闲闲载酒壶。”诗人悠然地乘坐小舟,在池塘上游弋,同时还带着酒壶,享受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

“涨痕山雨过,翠积岸苔铺。”这两句描绘了雨后景象,山上的云雾散去后留下的雨痕,以及长满岸边的青苔。

“花影沈波底,烟光入座隅。”诗人观察到水中的花影和四周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晓香怜杜若,夜浸爱蟾蜍。”早晨时分,对杜若花的清香感到珍惜,夜晚则是对蟾蜍这种小动物的喜爱,这些都展示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和与自然亲近的情怀。

“步逸心难厌,看吟兴不辜。”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对于书卷中的知识和文学创作也充满了热忱。

最后,“凭君命奇笔,为我写成图。”则是诗人希望通过友人的才华,将这美好的景象和生活状态描绘下来,永恒地保留在画中。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祀风师迎神曲

太皞御气,勾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

律以和应,□以感通。鼎徂修蚃,时惟礼崇。

形式: 四言诗 押[东]韵

对酒招陈昭用

花开叶落堪悲,似水年光暗移。

身世都如梦役,是非空使神疲。

良图有分终在,所欲无劳妄思。

幸有一壶清酒,且来闲语希夷。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所思

门掩残花寂寂,帘垂斜月悠悠。

纵有一庭萱草,何曾与我忘忧。

形式: 六言诗 押[尤]韵

客中春思

又听黄鸟绵蛮,目断家乡未还。

春水引将客梦,悠悠绕遍关山。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