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同伯修月下观梨花

凉月浸梨花,空庭雪数武。

皓质而丰肌,有似京城女。

物忌太鲜明,能保不风雨。

一夕百眄望,眼中生芒镂。

蓟酒鸿空罍,移榻坐阶午。

瓶瓮卧树根,儿童僵柱础。

天攲月渐沉,微微动街鼓。

袖里索讲童,徘徊出亭户。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月下观赏梨花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梨花、庭院、人物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首句“凉月浸梨花”,以“浸”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在梨花上的景象,仿佛月光与梨花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接着,“空庭雪数武”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梨花比作雪花,进一步强化了梨花洁白无瑕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

“皓质而丰肌,有似京城女”两句,通过对比,将梨花的美丽与京城女子的美貌相提并论,赞美了梨花的高雅与脱俗。接下来,“物忌太鲜明,能保不风雨”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受外界破坏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美的深刻思考。

“一夕百眄望,眼中生芒镂”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凝视梨花的情景,眼中似乎刻下了梨花的影子,表现了他对梨花的喜爱与痴迷。随后,“蓟酒鸿空罍,移榻坐阶午”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月下饮酒赏花的场景,展现了友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瓶瓮卧树根,儿童僵柱础”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夜晚庭院中的生活场景,既有生活的朴素,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天攲月渐沉,微微动街鼓”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月亮逐渐西沉,街上的更鼓声响起,增添了诗的韵律感和时间的流动感。

最后,“袖里索讲童,徘徊出亭户”表达了诗人与孩童一同欣赏梨花的场景,通过“索讲童”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传播与分享,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梨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友情、时间等多方面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

东风织溪面,细纬叠春罗。

长波将人影,直直入宫河。

一万树垂杨,无枝不系珂。

阉贵马嘶风,挟弹睫前过。

精蓝如兜率,朱碧鲜且多。

微沙障西山,罗縠中青娥。

随荫即张席,礼法捐烦苛。

高车载美酒,倾泻若洪波。?路及严更,门尉稍谯呵。

宪今禁肩蓝,醉卒控疲骒。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八日曹季和邀游岳祠置酒灵慧寺中

一缝纳倾城,江河倒瓶瓮。

人肩承马蹄,百里接飞鞚。

神妆金粉鲜,璜壁嵌飞栋。

天家出名香,梅檀作薪用。

掖廷千许人,绯罗刺文凤。

常年三月终,宫监恣献贡。

庭中百怪陈,歌呼殊万众。

趋走稠人场,昏荒如昼梦。

禅寺稍空旷,置酒罗鲜供。

尘埃不到唇,高议窥鸿洞。

席终陈雅戏,钩发每奇中。

西日沉未魄,归鞅尚不动。

醉馀踏高阁,俯视听雷閧。

万古同一裈,安问知与懜。

形式: 古风

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

凉夜水浸梦,枕上吹寒雨。

屡变而失真,江行闻篙橹。

倏然听松风,天月半山许。

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醒时月桂帘,穷阶流一缕。

石窦激寒淙,空水互吞吐。

日日居朝市,合眼见尘土。

始悟山中人,梦境亦清楚。

形式: 古风

出城观柰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同游为顾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

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

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

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

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

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

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

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

四月双重绵,立夏无春时。

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

长歌击流水,惊起双鸬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