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署对雪

今年冬暖久无雪,阳回又历小寒节。

道傍差免叹无衣,奈可三农望三白。

城头西夕布玄阴,同云漠漠天欲沈。

帘外初闻声淅沥,阶前瞥见玉尘深。

糁糁向晚声未息,琉璃上下天一色。

枯林尽发瑶林枝,荒山亦剖荆山璧。

辉腾万丈映崔嵬,中天照耀金茎台。

羲和匿彩避青女,翩翩鹤驾羽人来。

登楼一望金陵道,飞薨曲栏压欲倒。

九衢三市没难寻,翠壁丹崖皆素缟。

我不能学袁安僵卧洛阳里,又不能学东郭先生有上无下衣敝履。

纵有诗情在灞桥,一官束缚屋子里。

对兹六出散瑶华,呼童扫取煮松茶。

且醉吴山新熟酒,不从庾岭忆梅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雍署对雪》描绘了明朝诗人李孙宸在官署中面对大雪时的感慨与心境。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今年冬暖久无雪,阳回又历小寒节”点明了季节变换,冬日迟迟未见雪花,直到小寒时节,雪终于降临。接着“道傍差免叹无衣,奈可三农望三白”表达了对农民们的同情,他们在期待着连续的降雪以滋润土地,带来丰收。

“城头西夕布玄阴,同云漠漠天欲沈”描绘了黄昏时刻,乌云密布,预示着雪的到来。随着“帘外初闻声淅沥,阶前瞥见玉尘深”,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雪花初降的声音与景象,随后“糁糁向晚声未息,琉璃上下天一色”进一步渲染了雪后世界的纯净与宁静。

“枯林尽发瑶林枝,荒山亦剖荆山璧”将雪后的自然景观描绘得如仙境一般,树木披上了洁白的外衣,山峦也仿佛被雕琢成玉石。接下来的“辉腾万丈映崔嵬,中天照耀金茎台”更是将雪光的辉煌与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雪光所照亮。

“羲和匿彩避青女,翩翩鹤驾羽人来”运用了神话元素,暗示了雪的神秘与超凡脱俗,仿佛连太阳都躲藏起来,让仙鹤与羽人得以在雪的世界中自由飞翔。

最后,“登楼一望金陵道,飞薨曲栏压欲倒。九衢三市没难寻,翠壁丹崖皆素缟”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金陵的道路与城市,即使在雪中也能清晰可见,山石也覆盖了白色,展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

“我不能学袁安僵卧洛阳里,又不能学东郭先生有上无下衣敝履。纵有诗情在灞桥,一官束缚屋子里”表达了诗人虽有诗情画意,却身陷官场束缚,无法完全享受自然美景的遗憾。

“对兹六出散瑶华,呼童扫取煮松茶。且醉吴山新熟酒,不从庾岭忆梅花”则是诗人在雪景中找到了乐趣,吩咐仆人清扫积雪,煮茶自饮,同时畅饮新酿的美酒,不思故乡梅花,享受眼前的雪景带来的宁静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官场束缚的无奈,以及在困境中寻找乐趣的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烟客附舟入北赴袁辽抚招因赠

舟发石头城,初报故人至。

故人故乡来,千里惊喜浑如梦寐里。

金陵三月柳如丝,呼酒同君醉莫辞。

风尘满面未须洗,便复挂帆共北飞。

君来曾几日,我别忽经年。

不愁井里荒松菊,惟愁天地有风烟。

君才自是天生者,何能局龊困椠铅。

一编黄石书,三尺青萍锷。

胸中甲兵万队生,腰间风雨双龙跃。

一顾应酬国士知,千金肯负平生诺。

榆关昨夜传消息,当关有人虏辟易,谁云甲兵满万不可敌。

特自需君借箸筹,知君谈笑取封侯。

不然直斩胡头献,天子功成不受分。

茆玺拂衣仍作鸱夷,游五湖,长与烟波逝。

形式: 古风

舟发石头城

春江水满石头城,三月桃花照眼明。

杨柳枝枝拂官渡,榜人欲发还自停。

白云一片燕山远,迢迢客路如蓬转。

不堪回望金陵山,况复庾关望不见。

形式: 古风

燕子楼

古春年年长不老,春山浥露空芳草。

双翘翠羽为谁扬,泪寒罗袂惊秋早。

楼前夜夜满空月,孤鸾露啼商丝歇。

芙蓉萎绝木兰摧,安得牡丹春后发。

有客春来自洛阳,高冢传闻长白杨。

绿珠岂爱坠楼死,韩朋无地托鸳鸯。

十年深意向谁语,黄泉未晚相随去。

寄语题诗白舍人,休更蛾眉问黄土。

形式: 古风

同烟客登太白酒楼次黄泰泉宫詹韵

高楼临河增硉兀,河光一片青天出。

我来不尽怀贤心,长空濛濛烟拂拂。

风流旧事忆千年,解裘曾向酒家眠。

不知采石江头月,何似金莲午夜天。

宝床宫锦今何在,片月年年照东海。

极目鲸波万顷春,安得随君钓巨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