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川东下立春泊夏口阻风登孙权城

吴门此去逾千里,湘浦离来想数旬。

只见风师长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

危怜坏堞犹遮水,狂爱寒梅欲傍人。

事往时移何足问,且凭村酒暖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从苏州出发要走千里之遥,湘江边离开后想必已过去数周。
一路上只见到风神长久占据道路,却不知春天已经悄悄来临。
危险中仍怜惜残破的城墙遮挡着水面,狂放的寒梅想要依傍在人们身边。
过去的事件和时光变迁无需多问,暂且借乡村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吴门:指苏州。
逾:超过。
湘浦:湘江边。
离来:离开。
想数旬:大约几周。
风师:风神。
占路:占据道路。
青帝:春天的主宰。
行春:带来春天。
危怜:危险中怜惜。
坏堞:残破的城墙。
犹遮水:依然遮挡着水面。
狂爱:狂放地喜爱。
傍人:依傍在人们身边。
事往:过去的事情。
时移:时光变迁。
何足问:无需多问。
村酒:乡村美酒。
暖精神:振奋精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感受时节变化和自然景象的过程。开篇两句“吴门此去逾千里,湘浦离来想数旬”表达了诗人对于行程的漫长和对出发地的思念。"只见风师长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则展示了自然界中春天到来的迹象,"风师"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风神,而"青帝"是中国古代五方之神中的东方之神,也代表着春季的到来。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春天到来的无奈和不知所措。

接下来的两句“危怜坏堞犹遮水,狂爱寒梅欲傍人”展现了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危怜”指的是诗人对于破旧的城墙仍然阻挡水流的柔情之心,而“狂爱寒梅欲傍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孤独开放于严冬中的梅花的喜爱,以及希望与之相伴的愿望。

最后两句“事往时移何足问,且凭村酒暖精神”表现了诗人面对世事无常和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事往时移"表明了过去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再重要,而"何足问"则是诗人对这些过往之事不再追问的态度。“且凭村酒暖精神”则显示了诗人选择用饮酒来温暖自己的心灵,暂时忘却忧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于行旅、季节更迭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

相欢虽则不多时,相别那能不敛眉。

蜀客赋高君解爱,楚宫腰细我还知。

百年恩爱无终始,万里因缘有梦思。

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西京崇德里居

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长安。

风从昨夜吹银汉,泪拟何门落玉盘。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锦鳞赪尾平生事,却被闲人把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京道中

半夜秋声独断蓬,百年身事算成空。

祢生词赋抛江夏,汉祖精神忆沛中。

未必他时能富贵,只应从此见穷通。

边禽陇水休相笑,自有沧洲一棹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西京道德里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