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衡阳泗州寺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一条悠悠流淌的江水贯穿百粤,孤独的小船只能任由秋风吹拂。
层层峡谷的波浪在月光下泛起寒意,整天江面上风雨交加,打湿了船篷。
我在漂泊中渐渐远离青草之地,家乡的方向又有谁会记得雪园东边呢?
今晚我还不知将要停泊何处,只有那一点渔火从芦苇丛中透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泊于外的游子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一水悠悠百粤通"展现了广阔无垠的河流,诗人借此描绘自己行踪的漫长和无边际,"片帆无奈信秋风"则表达了在秋风中无法控制命运方向的无奈感。接下来的"几层峡浪寒舂月"与"尽日江天雨打篷"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漂泊中的孤独与苦涩,峡湾之间波涛汹涌,连绵不绝,而夜晚的冷月和整日的阴雨,则让人感到心头的沉重。

然而,随着"漂泊渐摇青草外"一句,诗人的情感似乎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中解脱出来,转而向更深层次的情愫倾泻。"乡关谁念雪园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和牵挂,那里是否有人记得自己呢?而最后两句"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则是对当前处境的一种无奈与迷茫,诗人不知道自己今晚将停靠在哪里,只能看到远方渔船上的灯光,从芦苇丛中闪现而出,这景象既美丽又充满了孤独和不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开了一幅游子漂泊、怀念故土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哲理。

收录诗词(1)

张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将领。为张巡属下裨将。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变,从真源令张巡守雍丘。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雎阳,又随张巡协守该城。旋奉命突围至彭城,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不应。转回雎阳途中,路遇突围而出的南霁云等30人,同至临淮,向贺兰进明告急。贺兰进明亦不欲发兵,但想留下南、张等人,特以酒乐招待。南、张抽刀各断一指,不食而去,复冲破重围返回雎阳。及城陷,与张巡、南霁云等均不屈而死

  • 籍贯:孝昌(今孝感)
  • 生卒年:?-757

相关古诗词

寒食遣怀

繁华泣清露,悄悄落衣巾。

明日逢寒食,春风见故人。

病来羞滞楚,西去欲迷秦。

憔悴此时久,青山归四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

闻君庭竹咏,幽意岁寒多。

叹息为冠小,良工将奈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闺怨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去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杂曲歌辞.行路难

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

人生意气须及早,莫负当年行乐心。

荆王奏曲楚妃叹,曲尽欢终夜将半。

朱楼银阁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芜漫。

当春对酒不须疑,视目相看能几时。

春风吹尽燕初至,此时自谓称君意。

秋露萎草鸿始归,此时衰暮与君违。

人生翻覆何常足,谁保容颜无是非。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