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登会禅寺冷翠轩

北风吹倒磨云峰,凛然双角蟠白龙。

边城雪花大如席,黄花红叶谁为容。

会禅西轩作重九,登高望远开心胸。

烟岚卷尽暮山碧,冷云万里迷玄鸿。

山北花猪大如马,割鲜饮食如长虹。

酒酣起舞望西寺,乌惊踏雪摧长松。

天低日落望不尽,一径何处来樵踪。

君不见七金山下打围处,貂裘风帽寒蒙茸。

跑风骏马下平野,迎霜老兔咻榛丛。

归来得隽托朋友,临风一饮轻千钟。

欢馀胜地两萧瑟,百年聚散如飞蓬。

明朝却望登眺处,城中唯见白云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代诗人赵秉文在重阳节时登临会禅寺冷翠轩的所见所感。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生活场景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首句“北风吹倒磨云峰,凛然双角蟠白龙”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开篇,通过北风、磨云峰、白龙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凛冽而壮观的自然景象。接着,“边城雪花大如席,黄花红叶谁为容”则将视线转向边城的冬日景色,雪花与黄花红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冬日特有的静谧与生机。

“会禅西轩作重九,登高望远开心胸”点明了诗人的活动地点和时间,重阳节登高不仅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更让诗人得以远眺,开阔心胸。接下来的“烟岚卷尽暮山碧,冷云万里迷玄鸿”描绘了一幅烟雾散尽、山色碧绿、云层广阔、鸿雁迷茫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山北花猪大如马,割鲜饮食如长虹”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北地区独特的风俗,花猪之大令人惊叹,割肉烹饪如同彩虹般绚烂。这不仅是对地方特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欣赏。

“酒酣起舞望西寺,乌惊踏雪摧长松”则展现了诗人在饮酒后的豪情与舞蹈,以及对寺庙的向往。乌鸦被雪地的声响惊动,长松在雪下显得更加挺拔,这一幕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天低日落望不尽,一径何处来樵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醉。最后,“君不见七金山下打围处,貂裘风帽寒蒙茸”通过回忆往昔狩猎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题东坡眉子石砚诗真迹

东坡袖里平原手,忠义胸藏笔发之。

世俗卧笔取妍媚,书意乃似东邻施。

何曾梦见麒麟儿,天骨不似驽骀肥。

倾囊倒轴精妙乃如此,世閒惟有眉子石砚吾家诗。

形式: 古风

风琴堂

我家琴写风入松,君家风琴惟隐几。

月明天籁自宫商,何处安排君十指。

风动龙吟不自知,无弦底处觅成亏。

世閒真乐类如此,但恐此声非此耳。

形式: 古风

听雪轩

冰花吐琅玕,窗外留半月。

萧然煮茶兴,似倩此君说。

玉龙卧无力,时送窗纸湿。

夜久沈无声,风枝堕残屑。

形式: 古风

游崆峒山

圆方相涵浩无穷,巨细长短相形中。

至人遗形立于独,直与天地相始终。

不离汾水见姑射,心知何处非崆峒。

惜哉小智闻道晚,强以耳目寻遗踪。

去城三十里而远,其下闻道轩辕宫。

缘云一径羊角上,忽得平壤罗诸峰。

悄然坐我白茅室,目所未击神已通。

青山为身涧水舌,宾主相对森谈锋。

是中无问亦无答,一堕观听真盲聋。

何人得意乃忘象,岂必日月推屯蒙。

参云亭西山更好,下视落日低金容。

归来秀色艳眉颊,梦驾万里西飞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