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草堂

达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林泉得佳处,风物有馀清。

贝锦伤谗舌,浮云寄宦情。

诗才今古备,性理死生明。

莲沼秋芳合,香山晚翠横。

黄芦绕官舍,不复念青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通达的人因为超脱世俗,并非追求高尚的名声。
在山林泉石的美好环境中,风景格外清新宜人。
像贝壳上的花纹,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和诽谤,我将仕途浮云般看淡。
我的诗才古今兼备,对人性和道理有着透彻的理解,生死之事也了然于心。
秋天的莲花池塘,香气四溢,傍晚的香山翠色横展。
官舍周围黄芦环绕,我不再怀念青城的过往。

注释

达士:通达的人。
忘世:超脱世俗。
高尚名:高尚的名声。
林泉:山林泉石。
佳处:美好环境。
贝锦:比喻才华或声誉。
谗舌:他人的嫉妒和诽谤。
浮云:比喻看淡。
宦情:仕途之情。
诗才:诗才。
性理:人性和道理。
死生:生死。
明:理解透彻。
莲沼:莲花池塘。
秋芳:秋天的莲花。
香山:香山。
晚翠:傍晚的翠色。
官舍:官府住所。
青城:青城山(可能指诗人过去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达观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达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开篇便点出主旨,诗中的达士不为名利所动,愿意放下世俗的纷争,只为了心灵的宁静。

"林泉得佳处,风物有馀清。" 描绘了隐士所居之地美丽而清幽,环境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贝锦伤谗舌,浮云寄宦情。" 贝锦可能指的是书卷,谗舌则是指世间的诽谤与是不实之言。而隐士将自己的情怀托付于飘渺的云端,超脱尘嚣。

"诗才今古备,性理死生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

"莲沼秋芳合,香山晚翠横。" 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丽景象,莲花与沼泽相融,山色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苍翠。

"黄芦绕官舍,不复念青城。" 黄芦围绕着曾经的官舍,而诗人心中不再有对往昔荣华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是一首颇具哲理和情趣的咏叹之作。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同赋京尘

白日临黄道,红尘满玉京。

长风吹不尽,骤雨洒还清。

不放虚空快,应同世界生。

随时势用壮,度隙体能轻。

舞榭凝添恨,歌梁堕趁声。

沧浪归有计,行矣濯吾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同赋虎帧

何事斑然虎,来依静者堂。

英姿犹詟物,画手必殊常。

快笔挥如雨,新缣洗似霜。

浅山迎暮黯,丛苇得秋黄。

炳焕霞纹缛,晶荧镜目光。

前趋疑抟取,却顾尚摧藏。

仙子休骑去,将军莫射伤。

相随千里客,更欲卷还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同赋蚊

生长虽微细,翾飞逐盛阳。

吾身非铁石,尔觜太铦刚。

戢戢朝藏壁,喧喧暮满房。

灯前已环绕,檐角尚悠扬。

纱眼能缘过,冰肤亦噬伤。

用心均货殖,损物亚螟蝗。

栖宿么虫巧,追擒蝙蝠忙。

秋风动天地,尔辈更凄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坤成节南宫赐宴

盛德千龄会,坤成四海观。

南琛走交趾,北赆引呼韩。

紫极经躔近,文昌步武宽。

横天起嵩华,照地集琅玕。

美酒来天禄,珍殽赐大官。

炉烟凝栋宇,冰雪袭杯槃。

瞻拜戎心服,山呼士气欢。

风清百尺庑,花压两梁冠。

雷作闻挝鼓,猱升看戏竿。

华裀舒雾霭,妙舞起波澜。

乔木秋声远,高城夕照残。

天街淡佳气,振鹭杳归翰。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