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
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
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
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名为《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以及对禅宗修行的理解。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此句表明诗人与刘令、谢公等人共同研讨佛法,其中“身”指代自己,“刘令”、“谢公”应是当时的高僧或道友。通过这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学的深入研究和对同修者的尊敬。
“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这里的“宗师”很可能指的是一位禅宗的高僧或者是诗人的导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宗师的信赖和对佛法传承的坚信。
“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快乐,以及面对分别时的情感态度。尽管分别会带来悲伤,但诗人认为这种悲伤并不会深刻到灵魂的程度,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景,诗人独自前往华泉,感受着秋风吹拂而来的清凉。这里的“雁门”可能是指某个地点,但也可以理解为一道自然界的门户,是通往心灵世界的入口。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执着,也透露出他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珍视。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内在的心灵境界与外在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禅意画卷。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行应会府春,欲劝及芳辰。
北极天文正,东风汉律新。
少年逢圣代,欢笑别情亲。
况是勋庸后,恩荣袭尔身。
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
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
万里戈城合,三边羽檄分。
乌孙驱未尽,肯顾辽阳勋。
韩旆拂丹霄,汉军新破辽。
红尘驱卤簿,白羽拥嫖姚。
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
至今丁零塞,朔吹空萧萧。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乾。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