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于新坟

棐柏移皆活,风霜不变青。

冢垣虽阒寂,田客每丁宁。

不待为书几,常流作鬼庭。

东边夹路少,更致傥能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榧柏移植都能存活,经受风霜依然青翠。
墓地虽然寂静无声,农夫们常常前来照拂。
无需特意设为书桌,它们自然成为阴间的庭院。
东边的小路两侧,如果能增添一些,那就更好了。

注释

棐柏:一种常绿乔木,木质坚韧,古人常用作制作家具。
移:移动,移植。
冢垣:墓地的围墙。
阒寂:非常安静,空旷寂静。
田客:农田里的劳作者,指农夫。
丁宁:叮嘱,关照。
书几:书桌。
鬼庭:阴间或冥府的庭院。
夹路:道路两旁。
致:增添,增加。
傥能令:如果可能的话,让(指增添植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于新坟》。诗中描述了山僧赠送的榧树和柏树种子被种在新坟上的情景。"棐柏移皆活"表达了对这些树木生命力的赞美,即使经历风霜依然保持青翠。"冢垣虽阒寂,田客每丁宁",通过对比寂静的墓地与农夫的细心照料,展现出对亡者的尊重和怀念。诗人期待这些树不仅能成为书几的材料,还能永久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不待为书几,常流作鬼庭"。最后两句"东边夹路少,更致傥能令",希望这些树能在墓地周围形成一条小径,增添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故人的深深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深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发丹阳后寄徐元舆

别君忽五年,相望非一日。

会合如梦寐,欣喜对形质。

是时春已仲,临水柳未密。

载酒相与游,轻舠劣容膝。

禅扃竹下过,乳井松间出。

烹茶觉暂醒,岸帻情弥逸。

兴阑乘月归,及旦解行繂。

离怀更宿酲,远想都如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发长芦江口

篙师柂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

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

长江无风平似削,两橹夹舸行将归。

南国山川都不改,伤心慈姥旧时矶。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发昭亭

春泥深一尺,车马重重迹。

亲旧各还城,山川空向夕。

今朝水平岸,不畏舟碍碛。

始随湍涨发,已入青苍壁。

落日未逢人,孤村望来客。

泱泱漫田流,青青被垄麦。

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

我无农亩勤,千里事行役。

寄谢昭亭神,果不吝深泽。

形式: 古风

发陶庄却寄刁经臣裴如晦

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移舟人已归,回首竹林望。

水浑不照影,山远犹相向。

闻道欲西游,汉家今尚壮。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