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觉寺在在堂十二首(其二)

风吹雨脚细于丝,泠暖浑如寒食时。

不待千山消尽雪,小红已到杏花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微风夹杂着细雨,如同丝线般轻柔,冷暖交织的感觉就像寒食节时分。
还未等到千座山头的积雪完全消融,早春的小红花已经开在了杏花枝头。

注释

雨脚:形容雨点细小,像脚尖一样轻盈。
泠暖:形容天气忽冷忽暖。
寒食时: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两天,禁烟火,吃冷食。
千山:泛指远处的山峦。
小红:此处指早春开放的红色花朵,可能是梅花或桃花。
杏花枝:杏树的枝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亶所作的《题明觉寺在在堂十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雨的特点和早春的气息。"风吹雨脚细于丝",形象地比喻雨滴轻盈,如同丝线般纤细,描绘出春雨的柔和与绵密。"泠暖浑如寒食时",则暗示了雨后的微凉与温暖交织,仿佛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天气多变)的气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渐行渐近。

接下来,诗人以"不待千山消尽雪"表达对春意的期待,即使高山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但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来到。最后一句"小红已到杏花枝"更是点睛之笔,"小红"代指红色的杏花,暗示杏花已经开放,春天的色彩已经开始点缀枝头,预示着生机盎然的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雨初至、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敏感观察。

收录诗词(196)

舒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 号:懒堂
  • 籍贯:慈溪(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41-1103

相关古诗词

题明觉寺在在堂十二首(其一)

不管霜毛不贷人,一年旧了一年新。

山窗未晓闻山乐,可是梅花漏世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宝林院琼阇黎房

山农未用踏沟车,一穴灵泉荫万家。

香积从今饱檀施,会看讲夜落天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法喜院是院一瓦一木皆自能师手而师丈室惟布衾木枕无复长物即之坐庞眉皓顶泊然似不能言者无乃真有道者耶(其二)

了无情解作攀缘,一钵三衣只兀然。

坐对青山不知老,学人休问祖师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法喜院是院一瓦一木皆自能师手而师丈室惟布衾木枕无复长物即之坐庞眉皓顶泊然似不能言者无乃真有道者耶(其一)

抱山重屋两回廊,杉桧如云百尺长。

香火它年谁第一,老师辛苦顶如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