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祝融峰顶石观云海歌

清晨斋心登岳颠,西麓转东螺径旋。

最高已立南天门,培塿下见衡州前。

湘江南来一线白,五折北去明蜿蜒。

旁窥灵药峰之腋,云归如水风飘然。

仰企轸宿峰之凹,氛氲懒吐如炊烟。

回身瞥骇气四合,一物无见消诸缘。

敛襟更向碧落进,上封寺瞰浓相连。

日光迥照明且净,三百里铺白玉田。

轻风忽吹意宕漾,数峰尖露如摇莲。

却指东隅正萦郁,岧岧未辨何峰延。

身今据石岳尽此,千尺俯海欹右肩。

有风不动平泱漭,无风而动深洄漩。

少焉左顾复饙馏,如丝乱卷斜披绵。

丹林半失上封背,峰东滃滃峰西翩。

盘陀与我在云上,大虚之天惟倚天。

老松岿立白榆并,奚取藓迹名纷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诗人登临祝融峰顶,置身于清幽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的壮丽景象。首句“清晨斋心登岳颠”点明了时间与心境,接着“西麓转东螺径旋”展现了山路的曲折。诗人站在南天门,俯瞰衡州,湘江如白练蜿蜒流淌。他目光所及,灵药峰、氤氲山雾和峰间凹陷处都显得宁静而神秘。

诗人抬头仰望,峰凹中的云雾缭绕,如同炊烟般慵懒。转身之间,四周气息凝聚,令人心境开阔。继续前行,视野更加开阔,碧落寺在远处连绵,阳光照耀下的大地如白玉铺展。微风吹过,峰峦如莲花摇曳,景色优美。

诗人指向东方,群峰层叠,难以分辨其延伸。身处峰顶,他感到无比的豪迈,仿佛可以俯瞰大海。风静时,云海平静如镜;风起时,波涛汹涌。稍作停留,他又转向左侧,欣赏到如丝般的云雾翻滚,如同披着绵延的锦帛。

视线移向峰东峰西,云雾缭绕,与祝融峰一同悬浮于云端。诗人感叹大自然的宏大,老松与白榆并立,无需过多雕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祝融峰顶的壮丽云海景观,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豪情。

收录诗词(44)

钱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华阳歌

明代华亭高检讨,磬山之石为笔山。

第八洞天睹彷佛,群仙门辟群峰闲。

大茅最高屹南立,中茅小茅西北环。

上馆洞西大茅对,中馆下馆寻松关。

东西楚王涧相隔,合流洞水疑琤潺。

积金峰小实磊砢,龙池晰蜴飞应还。

上洞下洞极蚛蛀,七八洞透兼升攀。

岂惟泉东崖若劈,深入几步穷源艰。

横瓦三寸高及半,阳阴仅寸罗孱颜。

最高之阴白玉片,晃朗叆叇心为闲。

数传未落广济库,吴镇非我图犹悭。

试摩长史左纽桧,采药便踏秋苔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二砚歌

昨见文节桥亭砚,却思玉带生未见。

悠悠人海人岂知,岂知信国砚在斯。

二公英灵亘天壤,相友相于日来往。

二砚相望五百年,嘉会之礼无因缘。

得邀谢砚访文砚,是有鬼神非偶然。

文山砚在叠山右,端州洵坚歙不后。

此几此几逢今辰,此堂此堂记春昼。

炷香敬为双忠悲,再拜恭惟两丈寿。

丹心诗未题零丁,伯颜兵未趋皋亭。

公方性豪厚奉己,砚亦务寡稀劳形。

转茶坂头初旅食,建阳市上罕交识。

公祇麻衣哭向东,砚应黧面愁古北。

何荣何悴贞节同,见二砚不见二公。

墨而拓铭即钟鼎,匣而分手仍萍蓬。

堂闲几净意缱绻,一片清气留虚空。

形式: 古风

戴仪部文镫斋饮沈存周锡斗作歌

蜡花摇摇客半醉,重为主人拈旧器。

吾州薄技近已无,可怜流转还供士女娱。

张铜炉,黄锡壶,匏尊王周银碗朱。

后来沈老亦煎锡,粉合茶奁常接觌。

只如此斗方口酌酒多,环镌杜甫《饮中八仙歌》。

我今一斗三斗五斗过,欲放未放愁摩挲。

款记康熙岁戊戌,是岁仆龄才十一。

鬓丝回忆春波桥,沈老门前绿杨密。

形式: 古风

颜氏所藏鲁公名印歌

唐印朱文观者信,铜花斑斑红沫润。

两字左右方寸强,颜家世守此名印。

二十四郡忠臣无,公名才得天子呼。

杲卿其兄真卿弟,眨公出公名不诬。

其时天下人望同。不以名称称鲁公。

岂知此印到今好,手举公名精爽充。

我欲昌黎名印得,可双颜印分芒色。

公行死矣韩生归,君命之衔皆报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