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公子经迈(其二)

我生兀兀且自保,但到酒边皆泪痕。

未必危言关大计,可无元气在高门。

清时送日吾犹待,大地悬河雨乱翻。

十丈荷花千亩水,宁能相对与忘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和李公子经迈(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诗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我生兀兀且自保”,诗人以“兀兀”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表现出一种孤寂、独立的生存姿态,也暗示了对现实的不满或无奈。“且自保”则透露出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显示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自我守护的决心。

接着,“但到酒边皆泪痕”一句,通过饮酒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忧愁。酒作为情感的寄托,成为了诗人排遣愁绪的方式,而“泪痕”则直观地展现了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未必危言关大计,可无元气在高门。”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他似乎在质疑那些所谓的“危言”是否真的关乎大局,同时也反思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这里的“元气”可能指的是内在的精神力量或生命力,诗人似乎在探讨个体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意义。

“清时送日吾犹待,大地悬河雨乱翻。”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的画面。一方面,诗人期待在清明的时代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又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动荡不安,如同“大地悬河雨乱翻”。这既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也是对个人心境的映射,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最后,“十丈荷花千亩水,宁能相对与忘言。”以荷花与水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荷花象征着高洁与美丽,而“相对与忘言”则意味着在美好的自然景观中,人们可以超越言语的限制,达到心灵的契合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救赎的努力。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韬光至灵隐

架竹引泉脉,因松作雨声。

乱云随我驻,孤月为谁行。

涧合双流急,岩窥一线明。

四山如睡觉,高处一峰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宋燕生(其一)

相逢且各开怀抱,涕泪乾坤百事艰。

悱恻养成真气节,沉吟莫负好江山。

情深枉自伤哀乐,物竞何从辨圣凡。

我自支离托人海,介乎才与不才间。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宋燕生(其二)

谁持下界三千劫,众口悠悠只自惊。

别有性情求史隐,略通忧患著棋经。

厌闻乱角随风转,坐送残阳看月生。

歌哭未终人事改,古今同是百无成。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宋燕生(其三)

几人流涕谈新政,我自低徊谓子贤。

哀乐尽时忘孔墨,国身通后见人天。

微波脉脉归沧海,弃木森森得大年。

倘谓时艰求息壤,人间何处有桑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