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和宋燕生(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诗中蕴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谁持下界三千劫”,以“三千劫”这一佛教概念象征时间之长,提出一个宏大而深邃的问题: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下,是谁在掌管着世间的一切?接着,“众口悠悠只自惊”描绘出人们对于未知或超乎常理之事的惊讶与议论纷纷的情景,暗示了人性中的好奇与不安。
“别有性情求史隐,略通忧患著棋经”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与生活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有人追求历史的奥秘,试图从中寻找人生的答案;另一方面,生活中的忧患与挫折,促使人们学习棋艺,以此为寄托,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厌闻乱角随风转,坐送残阳看月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画面。诗人厌倦于纷扰与混乱,选择静静地等待时光的流逝,从夕阳的消逝到新月的升起,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歌哭未终人事改,古今同是百无成”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无论是欢笑还是哭泣,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世事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而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感到无奈与失望。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哀,以及对永恒真理的追寻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历史、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