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人谢灵运(玄晖)故居的追忆与感慨。诗人郭祥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谢公宅周边自然环境的静谧与美丽,如山腰的废址、林间的幽鸟声、月光下的野棠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山腰存废址”,开篇即点明了遗址的位置,山腰处的遗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昔是玄晖宅”,直接点出这是谢灵运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流露出对这位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接着,“林藏幽鸟声,月弄野棠白”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林间鸟鸣与月光下野棠花的洁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时间的低语,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高贤百年尽,遗事千古积”则表达了对谢灵运及其成就的怀念与敬重,尽管他已离世多年,但他的事迹与作品却在后人心中累积成永恒的记忆。
最后,“此兴欲谁论,摩挲问磐石”两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谢灵运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寻,同时也暗示了对自身情感难以言表的无奈,通过触摸磐石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古代文人故居的探访与回忆,更是一次对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