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秘书崔少监春日游青龙寺僧院

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

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

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见说往来多静者,未知前日更逢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官场清廉,公文案牍少,读书人有更多闲暇时光,清晨起来欣赏花朵,折取柳枝。
在繁华的城中街道上,美景无穷无尽,而在寺庙群山环绕间,景色更加适宜观赏。
高雅之人常以药酒调养,自古以来,美好的风景只被诗歌吟咏。
听说这里常有宁静的人来往,但我不知道昨日遇见了哪位贤者。

注释

官清:官场清廉。
书府:公文处理的地方。
闲时:空闲时间。
九陌:形容城市中的大道。
千峰寺:有许多山峰环绕的寺庙。
高人:品德高尚的人。
酒味多和药:喜欢将药融入酒中饮用。
静者:安静、有修养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表达了诗人在清净无忧的环境中享受着丰裕闲暇的生活,每天早晨起来就去攀摘花朵和折断柳条,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艺术化的处理。

接着,"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探索与欣赏。在九曲连绵的城墙内外,他寻觅不到满意之处,反而是在千峰寺这个静谧的空间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里的山水风光与诗人的情操相得益彰。

"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则是对生命中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表达。这里的“高人”指的是修养高尚的人,他们饮酒不仅仅为了享乐,更有着调和身体之用的深意;而“自古风光只属诗”则强调了诗歌对于传承和表达自然美景、历史文化的独特作用。

最后,"见说往来多静者,未知前日更逢谁"中,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对那些曾经在静谧环境中相遇的人们表示出一种淡淡的好奇和怀念。这里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些人,但这种淡然的提问,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其语言婉约、意象丰富,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

钟声迢递银河晓,林色葱笼玉露秋。

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从来共结归山侣,今日多应独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

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

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咏云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咏南池嘉莲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花出碧泉。

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