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崿岭

阴风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石色寒更青,萧萧响枯枥。

深行方惨淡,路尽两崖辟。

群山岔然来,千里平若席。

兹惟东周壤,气象雄万国。

山河拱别都,自古帝皇宅。

轘辕天设险,坐制万夫力。

周公卜迁鼎,彼肯事无益。

天寒僮仆愁,岁晚霜霰逼。

缅思垂堂戒,揽辔三叹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阴冷的风拂过我的衣裳,吹向左右两侧的石壁。
石壁颜色更加清冷,传来枯木枝干的瑟瑟声。
深入前行,景色愈发凄凉,道路尽头,两崖分开。
连绵的群山纷至沓来,千里大地平坦如席。
这里曾是东周的土地,气象万千,雄视四方各国。
山河环绕着都城,自古以来就是帝王的居所。
轘辕山天然险峻,仿佛天设,能控制万众之力。
周公曾占卜迁都之事,他们怎会做无益之举。
天气寒冷,仆人们忧心忡忡,年末霜雪逼近。
遥想先贤在垂堂的教诲,我牵马而叹,感慨良多。

注释

阴风:寒冷的风。
石壁:峭壁。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惨淡:阴暗、凄凉。
轘辕:古代地名,有险要之意。
卜迁鼎:古代占卜迁都之事。
天寒:天气寒冷。
垂堂:殿堂,引申为前辈的教诲。
揽辔:拉住缰绳,指驾车或骑马。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攀岩登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阴风吹我衣,左右入石壁”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寒风凛冽,仿佛穿透了坚硬的石壁,给人以一种超脱物外的感觉。

接着,“石色寒更青,萧萧响枯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秋意浓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石色和枯木声音的刻画,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在季节更替中的肃穆与苍凉。

“深行方惨淡,路尽两崖辟”表达了诗人行走至深山之中,面对着荒凉萧瑟的景色和道路的终点。这里的“惨淡”形容了自然界的冷清与孤寂,而“两崖辟”则展现了山势的雄伟。

“群山岔然来,千里平若席”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片开阔的视野。诗人登高望远,山峦如波涛般接连不断,而在这一片辽阔中,却又给人以一种平和之感,如同摊开的一张大网。

以下几句“兹惟东周壤,气象雄万国。山河拱别都,自古帝皇宅”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东周遗迹所在之地,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山河环抱之中藏着的是一座座帝王的宫殿。

“轘辕天设险,坐制万夫力”写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力的渺小。诗人通过对山势天然险要的描绘,以及人类力量在这自然面前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力量的敬畏。

“周公卜迁鼎,彼肯事无益”则是引入历史典故,周公东征时迁徙鼎彝(古代青铜器物),而这件事在诗人看来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里可能隐含着对过往繁华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最后,“天寒僮仆愁,岁晚霜霰逼”表达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而“缅思垂堂戒,揽辔三叹息”则是诗人在山中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某种教诲或警策的深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历史文化的穿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

我虽不知文,尝闻于达者。

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

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

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

但于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故令后世儒,其能及者寡。

文章古亦众,其道则一也。

譬如张众乐,要以归之雅。

区区为对偶,此格最污下。

求之古无有,欲学固未暇。

君为时俊髦,我老安苟且。

聊献师所传,无以吾言野。

形式: 古风

与潘仲达二首(其二)

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

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

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与潘仲达二首(其一)

东风沛甘雨,百物一时好。

江南桃李尽,红紫到百草。

道傍负担子,寒食归祭祷。

念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扫。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久不见潘十作诗戏之闻其别墅晚稻稍收

谁云世不容吾道,自是穷常逐我曹。

未能下帷授老子,且复痛饮读离骚。

雨多园圃一惨淡,秋霁山川开泬寥。

裹饭送君吾岂敢,黄云?稏连东皋。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