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召叟

句容县古寺,壁有道玄笔。

晃晃缨络躯,渺渺烟雾质。

一堵最光怪,朱泥久堙郁。

泥去墨亦尽,惨淡意都失。

恨不还其人,加巾急鞭抶。

毁弃加弗敬,请论如汉律。

罗汉院塔影,颠倒难致诘。

稗书志海翻,此理殊未必。

今君所归路,正向此中出。

况有吊古才,仰天痛呼屈。

勿称荒唐言,析理资按述。

其馀传播咏,淋漓满箱帙。

栖霞者悲壮,茅洞者清逸。

珍题倘相命,当第为甲乙。

形式: 古风

翻译

句容县的古寺,墙壁上留有道玄的手迹。
晃动的璎珞形身躯,轻盈如烟雾般虚无。
这堵墙最奇特,朱红色的泥痕久已沉寂。
泥已去,墨迹也消散,原有的意境全无。
遗憾不能还给原作者,戴上头巾急促鞭打。
若随意毁弃而不尊重,应按汉代法律论处。
罗汉院的塔影,错乱难以追寻。
即使是野史记载,这样的道理也未必能明了。
如今你走的路,正是从这里延伸出去。
更何况你有凭吊古迹的才情,仰天悲叹不已。
不要说是荒诞之言,深入剖析才有价值。
其余的诗篇流传咏唱,满满装了一箱箱。
栖霞的作品悲壮,茅洞的作品清雅。
如果有人赐予珍贵题跋,我自会按优劣排序。

注释

道玄:古代道教人物,此处指道玄的书法。
加巾急鞭抶:戴上头巾急促鞭打,形容对作者的责罚。
汉律:汉代的法律。
颠倒:混乱,难以分辨。
稗书:非正统的书籍,如野史。
甲乙:排序或等级的代称,这里指诗歌的优劣排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赠予苏召叟的作品,通过对句容县古寺内道玄笔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物遗存的感慨和对历史文化的敬重。诗中描述了壁画中道玄的形象模糊,色彩黯淡,惋惜其未能得到妥善保护,甚至有被毁弃的可能。诗人借用汉律的严肃性,强调对古迹应有的尊重态度。

接着,诗人提到罗汉院塔影的难以辨识,暗示历史真相的模糊不清。他鼓励苏召叟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要有批判思考,不轻信流言,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研究。最后,诗人赞赏苏召叟的才华,认为他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悲壮与清逸两种风格,如果有机会得到他的佳作,定会予以高度评价。

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学术研究严谨性的倡导,体现了宋诗的深沉内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61)

周文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相士丁日宣

张公谓余可神仙,薛颠谓余可英杰。

丁生谓二皆无成,世间安有此奇绝。

麒麟阁上冠貂蝉,龙虎鼎内治大丹。

兴来一笑扫燕□,回首已自升云端。

何如只向松江渡,杨柳影边茅屋住。

卧看苍虬挟白云,卷取秋涛过江去。

形式: 古风

赠赵子野歌

与君虽为外兄弟,语话寻常见肝肺。

自从不见半年馀,每望吴云辄流涕。

蘋溪松江同一波,半年不见当奈何。

长安市上相就处,弟能起舞兄能歌。

兄今赐第南薰殿,满戴宫花上林宴。

弟归便著堕游冠,他时山中傥相见。

吴王台畔杨柳黄,吴姬对坐调丝簧。

阿兄自对吴云坐,呼弟不来应断肠。

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当使蛮奴月下吹,此时此夜须相忆。

形式: 古风

鹧鸪

夜闻春雨来,浓绿净于洗。

有禽自南翥,自呼不能已。

岂非湘川下,或自江左起。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仍多忧其兄,宛转深树里。

汝兄今何在,荆棘日靡靡。

岂非囚空山,或已投逝水。

年深桎梏化,波冷皮肉死。

鹧鸪谨勿痛,此系造物理。

吾若破析言,汝恨入骨髓。

风吹慈竹林,苔晕上深紫。

吾亦念故乡,日夜梦邻里。

不如各归休,阙月照西鄙。

形式: 古风

瞿塘神君歌

黄衫纱帽佳少年,炯然饿虎穷山渊。

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

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

离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

有时挟弹暮云表,有时蹴游春风前。

有时却自著绛帕,走入药市寻神仙。

为人定似李太白,学道定似葛稚川。

孙翁走避乖崖叟,遣仆送画不取钱。

神君庙食与画像,千古万古当流传。

我昔梦上神君殿,偶值蓬莱众真宴。

洛阳开尽姚黄花,铜驼陌上难相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