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稼亭

前年毗陵登多稼,万顷黄云在亭下。

断碑依壁毫发微,击壤老人歌圣化。

今年负丞到会稽,州园瓦影碧参差。

中有一亭容数客,郁郁两字标璇题。

吾闻国以民为本,民向东郊事耕垦。

与民同乐识见高,秋成沽酒来游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两次造访多稼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民生与政治的深刻洞察。

首句“前年毗陵登多稼”,诗人回忆起两年前在毗陵(今江苏常州)登上多稼亭的情景,那时的景象犹如一片金黄色的云海,壮观而美丽。接着,“万顷黄云在亭下”一句,生动地再现了那片广阔的稻田,仿佛是大自然铺展的一幅壮丽画卷。

“断碑依壁毫发微,击壤老人歌圣化”两句,通过描述断碑上的文字几乎难以辨认,以及击壤老人的歌声赞美着圣明的君主,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古代盛世的向往。

转至第二部分,“今年负丞到会稽,州园瓦影碧参差”描绘了诗人今年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在州园中看到瓦影交错,绿意盎然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中有一亭容数客,郁郁两字标璇题”则点出了这次访问的目的地——多稼亭,亭子上刻着两个显眼的大字,增添了庄重与神秘的气息。

最后,“吾闻国以民为本,民向东郊事耕垦。与民同乐识见高,秋成沽酒来游遨”四句,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理念的理解,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民在东郊从事农耕,与民同乐,体现了高尚的见识和情怀。在丰收之时,诗人会携酒前来游赏,享受与民同乐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两次造访多稼亭的不同场景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政治以及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与民同乐、关注民生的政治情怀。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老人送蕙花山荷叶因成长句

山中老人久不见,忽然遇我清溪滨。

手把幽蕙数十本,清香袭袭侵衣巾。

向来我曾著数语,定是久闇蛛蝥尘。

老人详说种蕙法,泥酥沙软水力平。

乱山深处少人迹,敛藏不耀席上珍。

即今得登君子堂,蔼然能被天地仁。

小盆别种山荷叶,种时近水开晚春。

青青之色亭亭立,似与巴豆为弟兄。

不然太华山头种,小变厥初翻样新。

草木至微同是性,出处一异亏本真。

老人前身恐是郭,随缘衣饭甘淡泊。

尔雅读书吾未能,聊为老人书大略。

形式: 古风

明月堂闻松风

此去中秋才七日,明月堂前秋可即。

山深水远断人踪,僧云居此探消息。

老松夭矫双凤翔,翠色依月新凝光。

神仙所居无乃是,我来访古摩藓苍。

夜长月正当窗白,风入松梢声划划。

娥江元自通涛江,脱似江潮撼僧床。

君不见东坡先生豪一世,寄语重门休便闭。

胸中吐出黄初诗,诗势如潮夐无比。

又不见后山居士真仙人,每遇奇观精神生。

悠悠江水流不尽,晚日浮沈潮势平。

披衣起坐寂无语,松影参差复如故。

风声四散不暂停,遥见江流趁东去。

形式: 古风

简曾舜卿

三十五日不见君,今番宠访又三旬。

喜君风度胜似旧,未暇取酒细论文。

西关之西蒋湾北,随分各有数间屋。

只待梅花摘索开,共君清赏意自足。

形式: 古风

苏李河梁相别图

古人重交情,初不分秦越。

诗句联珠玑,中心莹日月。

何人作此图,笔墨已超绝。

因图想当时,交情重于别。

君不见朔风漠漠沙草寒,子卿仗节归汉班。

河梁执手不忍去,安得同飞无羽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