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通过探讨佛教禅修的过程来表达对精神层次提升和内心世界觉悟的追求。首句“障深闻道晚”指出世间纷扰如迷雾般遮蔽真理,直到后来才有所顿悟。而“根钝出尘难”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的本性被污染而不易显露的困境。接着,“浊劫相从惯,迷途自谓安”表达了人在俗世中习以为常,对迷失方向感到安适无知。
然而,当诗人“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时,便开始意识到身体和物质世界的虚幻不实,从而对内心的真理有所领悟,并以此为喜。最后,“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更深层次真相的探求之愿,以及通过禅修体验到法的滋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差异,展现出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寻内心真理的渴望和努力。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反映了唐代佛学与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