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
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
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兴衰更迭的景象。"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燕国的宏伟宫殿如今已然毁灭,只剩下一片废墟。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哀叹。
"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国能够留存其美好传统或文化的赞扬。在古代中国,一些被视为正义的灭亡国家,其遗风仍可为后世所称道,这里“一种”二字,意味深长,既指燕国,也可能泛指所有因理想而覆灭的政权。
最后两句"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通过对比强化了这种历史感和无尽的哀愁。"章华畔"是古代著名的美丽之地,而这里却用来与废墟比较,形成鲜明对比。"空馀禾黍生"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原本应该充满生机的地方,如今只有野草丛生,这是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无声见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燕国废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文明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轮回中,美好事物终将消亡的悲观情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些能够留存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珍视之情。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劝尔勤耕田,盈尔仓中粟。
劝尔无伐桑,减尔身上服。
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绿。
狂风一飘林,万叶不著木。
青春如不耕,何以自拘束。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
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
候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
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
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
忻逢圣明代,长愿接鹓鸾。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
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