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海南边路,君游祗为贫。
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
花鸟名皆别,寒暄气不均。
相期早晚见,莫待瘴侵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踏上前往南海的旅程,而诗人自己因为贫困无法随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命活动的描述,诗中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远去的南海之广阔与繁华的想象,同时也透露了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这里的"山川"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和蜿蜒曲折的河流,而"多少地"则是对南海辽阔土地的一种描摹;"郡邑"则代表着人文聚落,而"几何人"则是在询问那里有多少居民,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到达之地的人文景观的好奇。
"花鸟名皆别,寒暄气不均"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南海地区与诗人所在之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花鸟名皆别"意味着那里有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而"寒暄气不均"则指出了气候条件的不同,可能是温度、湿度或季节变化的不同,这些都为诗中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
最后两句 "相期早晚见,莫待瘴侵身"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急迫的心情。"相期"意味着约定、希望能再次相见,而"早晚"则是希望这个时刻能够尽快到来;"莫待瘴侵身"则是在告诫朋友要注意南海地区可能存在的瘴气(古代认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有不良之气,称为瘴气),不要等到生病才回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朋友安全的关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韦杜相逢眼自明,事连恩地倍牵情。
闻归帝里愁攀送,知到师门话姓名。
朝客半修前辈礼,古人多重晚年荣。
从来有泪非无泪,未似今朝泪满缨。
下第言之蜀,那愁举别杯。
难兄方在幕,上相复怜才。
鸟径盘春霭,龙湫发夜雷。
临邛无久恋,高桂待君回。
去草军书出帝乡,便从城外学戎装。
好随汉将收胡土,莫遣胡兵近汉疆。
洒碛雪黏旗力重,冻河风揭角声长。
此行也是男儿事,莫向征人恃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