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去草军书出帝乡,便从城外学戎装。
好随汉将收胡土,莫遣胡兵近汉疆。
洒碛雪黏旗力重,冻河风揭角声长。
此行也是男儿事,莫向征人恃桂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将即将出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其勇猛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诗中“去草军书出帝乡”一句,设定了军事行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便从城外学戎装”则描绘了武将即将投入战场前的准备。
“好随汉将收胡土,莫遣胡兵近汉疆”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忧虑和对民族冲突的深刻理解。这里的“胡”指的是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或外来侵略者,而“汉”则代表了中华文化圈。
接下来的“洒碛雪黏旗力重,冻河风揭角声长”生动地描述了边塞严寒的气候和战场上的紧张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强调了武将所面临的艰难条件。
最后,“此行也是男儿事,莫向征人恃桂香”则是一种鼓励与期望,意味着这次出征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检验男子汉气概的机会。这里的“桂香”可能象征着荣誉或功名,不应过分依赖,而应通过实际行动去争取。
整首诗语言坚实有力,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将士们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关注。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
气直不与儿辈洽,醉来拟共天公争。
孤店夜烧枯叶坐,乱时秋踏早霜行。
一间茅屋住不稳,刚出为人平不平。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我受羁栖惯,客情方细知。
好看前路事,不比在家时。
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
旅中无废业,时作一篇诗。
善政无惭色,吟归似等闲。
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
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
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