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楚江笼罩在细雨中,建业城正敲响傍晚的钟声。
湿漉漉的船帆显得沉重,归巢的鸟儿在暮色中缓缓飞去。
海港深远看不见尽头,河边的树木在远方湿润着。
离别的深情无边无际,泪水如同零落的细雨洒满衣襟。

注释

楚江:指长江流经楚地的一段。
微雨:小雨。
建业:古代地名,即现在的南京。
暮钟:傍晚的钟声,常用来表示时间。
漠漠:形容广阔而模糊的样子。
帆来重:船帆因雨水而变得沉重。
冥冥:形容光线昏暗。
鸟去迟:鸟儿在暮色中飞行缓慢。
海门:江河入海口。
浦树:水边的树木。
远含滋:在远处显得湿润。
相送:互相送别。
情无限:离别的感情深重无比。
沾襟:泪水打湿衣襟。
散丝:比喻细雨或泪水,此处指泪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衬托情感,使得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郁与深沉的怀念。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开篇便以细雨和暮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楚江是古代楚国之地,这里的微雨不仅为诗人送别的情景增添了一份湿润,更象征着心中的淡淡忧伤。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帆船在烟水中渐行渐远,而鸟儿的飞去却显得有些迟缓,这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更暗示着诗人对离去之人的留恋与不舍。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这里的“海门”和“浦树”都成了遮挡视线、增添愁绪的元素。诗中虽未直接表露哀愁,但通过这几笔自然景物的描写,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一句则是全诗的高潮,也最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相送之时,情感如同无尽的细丝,每一缕都充满了不舍与依恋。这不仅是对送别场景的描绘,更是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挖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妙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远的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主题的经典之作。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趋府候晓呈两县僚友

趋府不遑安,中宵出户看。

满天星尚在,近壁烛仍残。

立马频惊曙,垂帘却避寒。

可怜同宦者,应悟下流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楼中月夜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沈忧。

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

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