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道中诗

小市荒堤转,涌泉春水悭。

频经石角铺,不上马鞍山。

桥断冲泥过,松摧塞道艰。

草鞋牢踏雨,更著一蓑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小市和荒废的堤岸相连,泉水虽春意盎然却吝啬流淌。
我常走过布满石头的路面,未曾上过那马鞍山头。
桥梁被冲毁,只能踩着泥泞穿过,松树倒伏阻塞了道路。
穿着草鞋在雨中坚定行走,还要披上蓑衣继续前行。

注释

小市:一个小城镇。
荒堤:废弃的河堤。
转:相连。
涌泉:泉水涌出。
春水:春天的溪水。
悭:吝啬。
频经:经常经过。
石角铺:布满石头的路面。
不上:未曾上过。
马鞍山:一座山的名字。
桥断:桥梁被冲毁。
冲泥:冲刷的泥土。
过:穿过。
松摧:松树倒下。
塞道:阻塞道路。
草鞋:简易的草编鞋。
牢踏:坚定地踏。
雨:雨水。
更著:再加上。
一蓑:蓑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行旅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静谧。开篇“小市荒堤转”、“涌泉春水悭”,即刻画出一处被春水淹没的小镇边缘,堤岸曲折,春水奔流而过,显露出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

紧接着,“频经石角铺”、“不上马鞍山”,诗人通过对道路状况的描写,传达了行走中的困难与挑战。道路蜿蜒曲折,像是在石角间铺设,而行者并未攀登那高峻如马鞍般的山峰,反映出旅途中选择避开艰险的考虑。

“桥断冲泥过”、“松摧塞道艰”,则进一步强化了旅途中的不便。桥梁断裂,行者不得不涉水而行;道路泥泞,树木倾倒,阻塞了去路,使得前进变得更加艰难。

最后,“草鞋牢踏雨”、“更著一蓑还”,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雨中坚持前行的场景。湿透的草鞋紧贴脚底,行者又加上一层蓑衣以抵御雨水,显示出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旅途状况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沉着与毅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行者在春日雨中的孤独与静谨。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峤南元夕时桃李尽花今岁游人甚盛示王守

太平文物自多奇,刺史风流照海涯。

五福神游先乐国,百灯王现应明时。

笙箫合处春回煖,桃李阴中月落迟。

醉倒花前天厚我,何须更间紫姑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种黄菊

白日殆欲寝,黄花能起予。

妙香来枕上,正色立霜馀。

护外劳编竹,培深更荷锄。

收功归我枕,洗眼读残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贺陈内翰去非三首(其三)

夜到甘泉捷,光摇建晓魁。

唐家方再造,汉德已重开。

太史书云后,群公贺雪回。

十行宽大诏,早晚出银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贺陈内翰去非三首(其二)

梦获生花笔,祥开视草儒。

奉天专仰陆,元祐只传苏。

莲影光分烛,丝纹细结絇。

禁中颇牧在,夙夜赞神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