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茱萸堰下泊行舟,初落帆樯暮雨收。
寒水漾烟轻似縠,微云笼月澹如秋。
登封自惜天涯去,盛事空思国史修。
达曙不眠灯耿耿,寺钟遥听在西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行舟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盛事的怀念和无限感慨。
首句“茱萸堰下泊行舟”,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场景。茱萸堰,即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心中特定的一个地方,而这里作为背景,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份遥远和神秘感。
“初落帆樯暮雨收”一句,则描写了天边开始降下细雨的景象。帆樯,指的是船上的帆和桅杆,这里暗示着行舟即将停泊,而暮雨则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郁气氛。
“寒水漾烟轻似縠”进一步渲染了秋意。这里的“寒水”,表达出秋天水凉的感觉;而“漾烟轻似縠”,则是说水面上的雾气如同细软的丝线,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迷离的氛围。
接下来的“微云笼月澹如秋”一句,则将视角转移到天空。微云笼罩着明亮的月亮,使得整个夜晚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郁之中,“澹如秋”,更是深化了这种感觉,让人不禁感受到秋意的浓重。
“登封自惜天涯去,盛事空思国史修”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登封”,指的是古代帝王巡游的地方;而“天涯去”,则隐喻着往昔辉煌如今已成过眼云烟的感觉。“盛事空思国史修”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去英雄业绩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达曙不眠灯耿耿,寺钟遥听在西楼”,则描绘了一种凌晨难以入睡的情景。达曙,即指黎明前的时刻;而“灯耿耿”,则是夜深人静之时那微弱的光亮。“寺钟遥听在西楼”一句,通过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以及诗人所居的西楼,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精致的笔法描绘了秋夜行舟的景象,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流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
不详
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溪云澹澹浪悠悠,十二州中最小州。
花落喜过流水寺,月明懒下看潮楼。
药栏梅润秋重换,棋局松阴夜不收。
吟寄故人如借问,钓鱼矶在海西头。
江天短景莫相催,三度逢花折早梅。
仙棹远归思李郭,庐山高会忆宗雷。
林端忽见孤云出,池上欣闻好客来。
昨夜月明霜更苦,卷帘黄叶满青苔。
红烛除花酒满卮,绕廊风细动帘帷。
已从半夜分春漏,即是平明受岁时。
或省转官因大庆,元正立仗忆丹墀。
吟思何日承宣召,却得金门和御诗。
沧州深隐未言归,三载桐江解印迟。
官职清华非不达,性灵疏拙欲何为。
闲移夫子青山庙,拟立严陵钓渚碑。
兼喜溪云每相狎,时来窗户伴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