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

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冷雨瑟瑟落在枯井边的梧桐树上,深夜里哪里传来乌鸦的哀鸣声呢?
不知道一杯临邛美酒,能否解救司马相如那干渴的病体。

注释

寒雨:寒冷的雨。
萧萧:形容雨声凄凉。
井梧:枯井边的梧桐树。
夜深:深夜时分。
怨啼乌:哀怨的啼叫声(指乌鸦)。
一盏:一杯。
临邛酒:古代地名,这里泛指美酒。
救:解救。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此处借代有病的人。
渴病:干渴的疾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听琴》,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才子苏卿云(即相如)的怜悯和赞美。诗中通过寒冷雨夜的萧瑟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古人才华的向往和同情。

"寒雨萧萧落井梧"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寒冷细雨中的景象,通过“萧萧”二字传达出雨声的凄厉感,而“井梧”则点明了环境之幽深。

"夜深何处怨啼乌"一句,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心绪所系的是古代才子苏卿云。这里的“啼乌”指的是古人对乌鸦啼叫的传说,用以比喻苏卿云怀才不遇、备受挫折的心境。

"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两句,是诗人表达了对苏卿云才华的赞美和怜悯。这里的“一盏临邛酒”是指用来解渴救急的情境,而“相如渴病”则是说如果有机会,即便是一杯普通的临邛酒,也能救助苏卿云摆脱那种才不遇时的困顿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古人遭遇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才子生活境遇的丰富想象力。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听琵琶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杏花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邺城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