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公发

袁公落笔清如风,妙龄场屋声摩空。

陆沉簿领三十载,晚节自号无求翁。

朝廷公卿半亲旧,谁能挽致青云中。

参天老柏耐霜雪,始知不与萧艾同。

俛首下邑亦良苦,此行定入明光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名为《送袁公发》。诗中描绘了对友人袁公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才华和人格的赞美。

首句“袁公落笔清如风”,以“清如风”形容袁公文笔的清新流畅,如同轻风拂面,给人以舒适愉悦之感。接着,“妙龄场屋声摩空”赞扬袁公在年轻时便已名声远播,其才学和声誉直冲云霄,形象地表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和影响力。

“陆沉簿领三十载,晚节自号无求翁”两句,描述了袁公在官场沉浮三十余年后,最终选择退隐,自称为“无求翁”。这里既体现了他历经世事后的淡泊名利之心,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朝廷公卿半亲旧,谁能挽致青云中”表达了对袁公昔日官场地位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其选择归隐的惋惜之情。这句话意在说明,即便在权力和地位的巅峰,袁公仍能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参天老柏耐霜雪,始知不与萧艾同”将袁公比作坚韧不拔的老柏树,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都能挺立不倒,象征着他的品格高洁,不与世俗的杂草(萧艾)为伍。这不仅是对袁公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诗人自身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俛首下邑亦良苦,此行定入明光宫”表达了诗人对袁公即将前往新任地(下邑)的关切与祝福。虽然前路可能充满艰辛,但诗人坚信袁公最终会达到理想的境界(明光宫),寓意着对友人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袁公才华、品德及人生选择的赞赏与敬佩,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自我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送谭子仁游太学

沓沓举子万马奔,倾动场屋风尘昏。

失身白袍青幕底,平生乾没三家村。

今君触热去乡县,矫如野鹤离鸡群。

笔端万字洒飞雹,岂畏食叶春蚕喧。

广文先生倒屣待,三舍弟子气可吞。

琴书在笥马在门,看看山上复有山。

愿君莫忘大刀头,何年驷马君当还。

形式: 古风

与诸友访黄宗鲁宗鲁置酒于思猷亭席上分韵赋思猷亭诗各以姓为韵予得谢字

我见俗子避百舍,一钱不直灌夫骂。

灵谷峰前汝水湄,谁信无双有江夏。

平生眼底无可人,子猷粗与吾同社。

故栽修竹共岁寒,不与繁花斗荣谢。

疏阴时过少陵樽,斜枝最入萧郎画。

强排风雨作寒声,巧留雪月延深夜。

三伏炎蒸自可逃,一榻清凉那肯借。

愿言闭关谢俗子,勿与此曹俱日化。

但得风味如晋人,纵无此君自潇洒。

形式: 古风

从黄宗鲁乞怪石

织女支机弃不用,老卢坠腰谁见收。

君从何处得此石,恐有鬼物为君偷。

不堪压作捣练石,仆在墙东如卧牛。

何如置我清溪上,奇峰崒嵂临清流。

鄙夫须髯锐如戟,青眸皓齿不我俦。

惟有泉石肯相伴,不索吾米无所求。

何时突兀入眼界,白头相对忘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代送柳权郡

河东夫子文中虎,笔端挥洒如飞雨。

馀波覃及百世孙,翰墨风流照今古。

文章清丽有典则,胸怀恢廓无城府。

拥麾山郡民气和,万顷黄云富禾黍。

公馀雅会罗嘉宾,高论峥嵘挥玉麈。

皂盖双旌别汝江,去作他邦民父母。

伫看祖席列岐亭,梅影横斜媚村坞。

定知玉诏下丹墀,宰府要公调鼎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