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胡参卿秀才幽居

竹荫亭除藓色浓,道心安逸寂寥中。

扣门时有栖禅客,洒酒多招采药翁。

江近好听菱芡雨,径香偏爱蕙兰风。

我惭名宦犹拘束,脱屣心情未得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竹林下的亭子青苔浓郁,心灵在宁静与安逸中寻求道心。
偶尔敲门会有打坐的僧人,常常邀请的是采药的老人。
靠近江边,喜欢聆听菱角和芡实的雨声,小径上清新的香气更偏爱蕙兰的微风。
我感到惭愧,身为官员仍受束缚,未能像他们那样自由洒脱地追求心境的舒展。

注释

竹荫亭:竹林下的亭子。
藓色浓:青苔浓郁。
道心:内心对道的追求。
安逸:宁静舒适。
寂寥:寂静空旷。
栖禅客:打坐的僧人。
洒酒:倒酒邀请。
采药翁:采药的老人。
江近:靠近江边。
菱芡雨:菱角和芡实的雨声。
径香:小径上的香气。
蕙兰风:蕙兰的微风。
名宦:官职,仕途。
拘束:受到限制。
脱屣:脱下鞋子,表示放下世俗。
心情:心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竹荫亭除藓色浓",设定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藓草覆盖,显得古老而宁静。"道心安逸寂寥中"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他的心如同道一样清净无为。

"扣门时有栖禅客",这里的“栖禅客”指的是来访的僧侣,他们可能是来寻求精神上的指导或是共同修行。"洒酒多招采药翁"则显示诗人热情好客,喜欢邀请懂得采药的人饮酒交谈,这里的“采药翁”很可能是指懂得草木之性,有着深厚医学知识的老者。

接下来的两句"江近好听菱芡雨,径香偏爱蕙兰风"更增添了诗中的意境。"江近好听菱芡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享受,雨声在江边听起来格外宜人;"径香偏爱蕙兰风"则是对道路上的花香和蕙兰草(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的喜爱,这里的“偏爱”也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情感。

最后两句"我惭名宦犹拘束,脱屣心情未得同",诗人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意,他觉得自己虽然身在仕途,却仍然受到世俗的羁绊,无法完全做到内心的自由。"脱屣"指的是脱下鞋子,象征着摆脱尘世的束缚,但他的心情却还未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病中作

闲斋病初起,心绪复悠悠。

开箧群书蠹,听蝉满树秋。

诗魔还渐动,药债未能酬。

为忆前山色,扶持上小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离亭前思有寄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

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

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

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读蜀志

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

鱼水从相得,山河遂有归。

任贤无间忌,报国尽神机。

草昧争雄者,君臣似此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途中闻子规

春残杜宇愁,越客思悠悠。

雨歇孤村里,花飞远水头。

微风声渐咽,高树血应流。

因此频回首,家山隔几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