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题荷池晚泛图

指沈沈碧琉璃样,镜中呼出凉月。

才把斜阳生送了,都没一丝儿热。香成国。

有一种秋心,要与荷花说。菱歌唱彻。

且玉碗调冰,银镫照水,坐到满湖黑。

回首看,几个名场结客。黄尘衣上三尺。

谁似藕丝乡里做,消受花红水碧。鸥波阔。

算小小乌篷,便是江南宅。惹侬愁绝。

又采绿年年,闹红处处,飞梦到天末。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荷塘傍晚泛舟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凉意和秋心之情。"沈沈碧琉璃样"形容荷叶如深绿色的琉璃般光滑,"镜中呼出凉月"则写出了月光在水面的倒影,清凉而宁静。"斜阳生送了",夕阳西下,余晖渐逝,带来一丝凉意。

"香成国"暗示荷花香气四溢,仿佛一个香气弥漫的世界,词人想要与荷花分享的是那秋日的愁绪。"菱歌唱彻",菱歌悠扬,增添了泛舟的诗意,而"玉碗调冰,银镫照水"则描绘了夜晚乘凉的场景,直到夜色深沉,湖面漆黑。

"回首看,几个名场结客"暗含词人对仕途的感慨,"黄尘衣上三尺"象征着世俗的纷扰。接下来,词人将自己与家乡的纯朴生活相比,"藕丝乡里做,消受花红水碧",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的厌倦。

"鸥波阔"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水乡的开阔与宁静,"小小乌篷"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惹侬愁绝"则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最后,词人借"采绿年年,闹红处处"的景色,寄托了对往昔美好时光和远方梦想的追忆,"飞梦到天末"更是将思绪延伸至无尽的天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荷塘晚景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对于世事变迁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七夕

斜河界破向思路,情波一痕秋小。

睡脸新开,愁鬟旧亸,料是云軿倒了。病愁多少。

合付与凉飙,一齐吹扫。

天上人间,风光可惜不常好。从来艳宵易晓。

再填桥几度,乌鹊应老。

耕织神仙,别离夫妇,未必天孙真巧。屏山坐悄。

累半臂添来,最惊寒早。墙角幽花,梦回疏雨恼。

形式:

沁园春(其一)二友词赠石重夫、陈白严

名状元孙,不喜谈文,从军战场。

记楼船飞渡,寒江惨白,营门起立,残月昏黄。

末路英雄,一官江海,吴市箫声最慨慷。

酒酣后,每抽弧注矢,思射天狼。尊前莫问行藏。

且收拾功名入醉乡。

笑吾侪今日,学书学剑,中原几辈,称帝称王。

二十年华,万千事业,第一关心镜里霜。

相思处,又雁声湘路,潮信钱塘。

形式:

沁园春(其二)

公子翩翩,挹秀西江,标隽南州。

算深于情者,交原似水,悲哉气也,君得其秋。

自读离骚,同耽奇服,新制高冠号远游。

输君事,为贪临粉阵,懒筑糟邱。相逢一笑悠悠。

且莫管他家拥八驺。

问既然修到,通麋慧业,不应带得,洗马清愁。

湖海中间,两人年少,醉倚君家百尺楼。

生平约,有名山老屋,东海扁舟。

形式:

贺新凉.中秋

照破乾坤闷。算今宵、人间天上,平分秋恨。

十二阑干凉似水,中有个侬闲凭。

心上着秋痕一寸。

万古西风吹不落,伴山河、留得蟾宫镜。

兴废事,也难问。霜华劝染姮娥鬓。

倘年年玉颜无恙,那禁孤另。

忽地冷萤帘外绿,摇荡秋魂未定。

又花影与人同困。

空际似闻呼月子,料霓裳、旧谱须他正。

我欲向,广寒听。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