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

直到南箕下,方谙涨海头。

君恩过铜柱,戎节限交州。

犀占花阴卧,波冲瘴色流。

远夷非不乐,自是北人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直到靠近南箕星的位置,才真正了解涨海的风貌。
皇上的恩泽越过铜柱,军事职责限定在交州范围。
犀牛角占卜的人在花荫下休息,波涛冲刷着充满瘴气的江流。
远方的异族并非不快乐,只是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这充满了忧愁。

注释

南箕:古代二十八宿之一,这里指南方的星象。
涨海:古代对南海的称呼,如《汉书》中提到的‘涨海崎头’,指今南海区域。
铜柱:古代中国南方边界的象征,如《后汉书》记载的‘南界柱石’,此处指皇帝对边疆的关怀和控制。
戎节:古代出征或任职时所持的符节,代表军事权力或职责区域。
犀占:古人认为犀牛角有占卜吉凶的功能,此处可能指占卜者。
瘴色:热带雨林地区特有的有毒雾气,对人体健康有害。
远夷:古代对边远地区的异族的称呼,这里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北人:指来自中原或北方的人,与前文的‘远夷’形成对比,暗示文化或地理上的差异带来的心理感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方旅行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直到南箕下,方谙涨海头。” 这两句通过描写南箕(即古代的南疆之意)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广阔天地与奔腾的江水相连,形成一幅气势磅磅的画面。这里的“方谙”字用得妙,将自然界的壮观与诗人的情感巧妙结合。

“君恩过铜柱,戎节限交州。” 这两句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怀念和边疆戍守之苦。铜柱通常象征坚固与稳定,而这里则是用来比喻君恩的深厚与广泛。而“戎节”则指军事调遣,“交州”则可能指的是南方某个地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家国和边疆将士的思念。

“犀占花阴卧,波冲瘴色流。”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犀牛在花树下休息),传递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感。水流冲刷着花瓣,给人以淡雅之美,但同时也让人感到时光易逝,万物皆有变迁。

“远夷非不乐,自是北人愁。” 最后两句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刻。虽然身在南方,这里山水都令人快乐,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思念却难以驱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和北方故土的情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风光的欣赏,也有对远方亲人与故土的思念,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厚重与诗意的流动。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客中立春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将入关行次湘阴

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

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拜访陆处士

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

性灵比鹤争多少,气力登山较几分。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

将知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春日自吴门之阳羡道中书事

胜异恣游应未遍,路岐犹去几时还。

浪花湖阔虹蜺断,柳线村深鸟雀闲。

千室绮罗浮画楫,两州丝竹会茶山。

眼前便是神仙事,何必须言洞府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