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将

塞深沙草白,都护领燕兵。

放火烧奚帐,分旗筑汉城。

下营看岭势,寻雪觉人行。

更向桑乾北,擒生问碛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边塞深入沙草白茫茫,都护率领着燕地的士兵。
他们放火烧掉敌人的帐篷,分头树立旗帜建造汉朝的城池。
在营地观察山岭走势,踏雪寻找行人的足迹。
继续向桑乾河北进,捉拿俘虏询问沙漠的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争的景象,语言质朴雄浑,充满了战略家的思考和行动。开篇“塞深沙草白,都护领燕兵”两句,设置了边疆战事的宏大背景,“都护”这一职位显露出军事指挥者的权威与责任,而“燕兵”则让人联想到唐朝北方边境的防御。

接着,“放火烧奚帐,分旗筑汉城”两句,展现了战争的紧迫与激烈。这里的“奚帐”是指敌军的营帐,“分旗”则暗示着军队的部署和战术的运用,而“汉城”很可能是唐朝时期的一处边防要塞。

第三句“下营看岭势,寻雪觉人行”中,“下营”意味着将领亲自侦察敌情,“看岭势”则透露出战略布局的深思,而“寻雪觉人行”则是对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利用。

最后两句“更向桑乾北,擒生问碛名”,诗人将视线投射到了更加北方的地带,“桑乾”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常与边塞之战相联系,而“擒生问碛名”则表达了对俘虏询问和获取情报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军事行动的描述,展现了古代边防将领的英勇与智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生活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

长安寺里多时住,虽守卑官不苦贫。

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

初开井浅偏宜树,渐觉街闲省踏尘。

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隐者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

救病自行药,得钱多与人。

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每见邻家说,时闻使鬼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喜王起侍郎放牒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寒食书事二首(其一)

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舞爱双飞蝶,歌闻数里莺。

江深青草岸,花满白云城。

为政多孱懦,应无酷吏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