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初心相士

王识九江黥,侯许平阳奴。

臭奇恒互出,冠屦奄相踰。

此说偶奇验,人人生妄图。

曷不返吾照,湛然观本初。

天地付我形,森列万理俱。

形拘有枯菀,理充无智愚。

涂人可以禹,为善即舜徒。

奈何遗此心,豢此尺寸肤。

君颛唐举术,乃取荀卿书。

论心不论形,名象足启余。

宇宙共一轨,纷纷落迷涂。

愿言述吾语,一呼旋其车。

形式: 古风

翻译

王侯们见识了九江的黥,侯爵许诺平阳的奴仆。
气味奇特的人常常相互显现,帽子鞋子忽然超越常规。
这种说法偶尔奇妙应验,人们却常有虚妄的追求。
为何不返回自我反思,深入洞察事物的根本。
天地赋予我形体,众多道理在此森罗。
形体受限有生死,道理通达无智愚。
凡夫俗子也能像大禹那样治水,行善之人如同舜的门徒。
怎能让这颗心被束缚,只关注微小的身外之物。
您精通唐举的选拔方法,却从荀卿的著作中汲取智慧。
讨论心灵而非外在,言语足以启发我。
世间万物遵循同一法则,人们迷失在纷繁的道路上。
我希望能传达我的话语,一声呼唤就能让他们回头。

注释

九江:古代九州之一,这里泛指多地。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
平阳:地名,古代晋国的都城。
臭奇:气味奇特,比喻人的品质或行为与众不同。
冠屦:帽子和鞋子,代指人的外表。
湛然:清澈的样子,形容深入理解。
森列:排列整齐,形容众多道理井然有序。
涂人:普通人,路上行人。
禹:古代著名治水英雄。
荀卿: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荀况。
论心不论形:强调内在精神而非外在表现。
迷涂:迷失的道路,比喻人生困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所作的《赠初心相士》。诗人通过对"王识九江黥,侯许平阳奴"的描绘,暗示了相士对人的面相观察和判断,认为人的命运和品性可以通过面部特征窥见。"臭奇恒互出,冠屦奄相踰"进一步强调了相术中的奇特理论,认为人的内在品质有时超越了外在表现。

诗人接着指出,这种相术理论虽然偶尔能与实际情况相符,但大多数人却对此盲目追求,失去了自我认知的本真。他倡导人们回归内心,洞察事物的根本道理,即"曷不返吾照,湛然观本初",认为天地赋予我们生命,包含着万物的道理,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

诗人批评世人过于关注形体而忽视内心的修养,提出"涂人可以禹,为善即舜徒",意在鼓励人们向圣贤学习,提升道德品质。然而,许多人却沉溺于自己的欲望,"奈何遗此心,豢此尺寸肤",这正是诗人忧虑之处。

最后,诗人借用"君颛唐举术,乃取荀卿书",指出相士应该从更深层次的心性理论出发,而非仅仅依赖表面的相貌。他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唤醒人们,引导他们从迷失中回头,"愿言述吾语,一呼旋其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整首诗寓含哲理,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赠姜卜隐

君家鼻祖磻溪钓,何人为卜非熊兆。

君是磻溪几代孙,无人卜君君卜人。

自言避世归人境,焚香下帘清昼永。

岂无龙韬老渭滨,英雄自昔多沉沦。

倘有猎者从君卜,但说后车富狐兔。

形式: 古风

赠堪舆家杨生

杨子逐贫不去,杨仙救贫便富。

始知方技可发身,不信儒冠真误人。

生出杨枝枝几叶,青囊世世能传业。

祇今四海贫士多,我救无术可奈何。

苍梧云去天亦老,会稽穴没生秋草。

但愿沉冥了岁年,江南何地出酒泉。

形式: 古风

避暑招真观听琴

驱车畏火伞,投扇倦风箑。

起行青松径,往就白云榻。

窈窕一壑深,苍苍两崖夹。

玄菟狞爪齿,白龙老鳞甲。

竹树拥青掺,花草霭丛杂。

渺沫洒空岩,冷飙下危峡。

始知忘解带,久坐思御裌。

丹丘逢羽人,瑶琴开宝匣。

古意郁苍茫,秋风淡萧飒。

悲蝉为噫吟,鸣鹤相和答。

岁华坐晼晚,尘路嗟隘狭。

飞仙倘来归,遗我度世法。

形式: 古风

送梁必大归杭省亲(其二)

吴云霭霭,楚水悠悠。眷念庭闱,道阻且修。

为贫而仕,匪食孰求。曷不偕来,以解尔忧。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