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宿

归恨逐春深,迟休欲缩程。

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

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

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归乡的遗憾随着春天加深,想要早些休息却难以实现。
远方的山峦哪一片是绿色的?只有故乡的落日格外明亮。
道路变得偏僻,穿过柴门,只听见磨石碾米的声音。
我向村民乞讨蔬菜,还买了大米,一夜辗转难眠,忙碌不停。

注释

归恨:回家的遗憾。
逐春深:随着春天加深。
迟休:迟迟不愿结束旅程。
缩程:缩短行程。
远山:远处的山。
碧:绿色。
故乡明:故乡的落日特别明亮。
路改:道路改变。
柴门:简陋的木门。
僻:偏僻。
石硙鸣:磨石碾米的声音。
乞蔬:乞求蔬菜。
买米:购买大米。
一宿:一夜。
营营:忙碌不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愁绪心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舍和怀念之情。

“归恨逐春深”一句表明随着春光渐深,诗人的归乡之恨也随之加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无法与这欢快的景象共鸣,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渴望。

“迟休欲缩程”则透露出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不忍心继续前行,似乎想要收短脚步,以便更快地回到那片故土。

接下来的“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两句,更是深化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诗人通过远山的碧绿和落日的辉映,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那遥远的家乡仿佛在夕阳下变得更加鲜明和清晰。

“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荒凉的小道上,看到的是被遗忘的柴门,以及在空寂的村庄中回响着的石头声响。这里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则是对现实生活困顿的一种写照。诗人即便是在外漂泊,也要为生计奔波,乞求蔬菜以果腹,而一夜安歇之事也需精打细算,这种生活的拮据和艰辛,更添了几分归乡的迫切。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琐事的刻画,展现了一位旅人对于故土的深情,以及在异乡漂泊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困顿和无奈。

收录诗词(29)

毛直方(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叠山先生

一襟书传日星悬,湖海声名五十年。

事不求知惟此理,文之未丧岂皆天。

人方惊怪欧阳子,我独悲伤鲁仲连。

看镜倚楼秋已暮,风巾霜屦重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杂怨(其一)

种莲恨不早,得藕常苦迟。

谁知心中事,久已落怀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江南曲(其二)

沽酒酹江神,发船相送饯。

船去浪如席,船回风似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霰]韵

拟古(其一)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