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康元质教授

腐儒身世已百忧,此去行年岂堪记。

岳阳楼前一杯酒,与子同州复同味。

洞庭秋气连苍梧,天高地远鱼龙呼。

莫倚仲宣能作赋,不随文若事征途。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个饱经风霜的书生满心忧虑,这次出行的岁月又怎能记录在册。
在岳阳楼前共饮一杯酒,你我同在岳阳,共享此情此景。
洞庭湖秋意袭人,直达苍梧之地,天空高远,水底鱼龙似乎也在呼唤。
不要只依赖像王粲那样的才华,能写出华丽的辞赋,但不要忘了像谢灵运那样踏上征途。

注释

腐儒:形容学问渊博但不得志的人。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行年:经历的年月,指此次出行。
岂:怎么,哪里。
岳阳楼:中国古代名楼,位于湖南岳阳市。
同州: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岳阳。
复:再,又。
同味:共同的感受或情感。
洞庭秋气:洞庭湖秋天的气息。
连:连接。
苍梧:古代地名,今广西梧州市,此处泛指远方。
鱼龙:古代神话中的水族生物,这里比喻湖中的鱼和龙。
呼:呼唤,表达深沉的情感。
仲宣:王粲的字,三国时期文学家。
赋:古代文体的一种,如辞赋。
文若:谢灵运的字,南朝诗人,以游历山水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留别康元质教授》,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时的沉重心情和对未来的忧虑。首句"腐儒身世已百忧",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诗人的沧桑感和人生多舛,接下来的"此去行年岂堪记"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哀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诗人借岳阳楼前的酒,寄托与朋友共饮的深情,"与子同州复同味",暗示了友情的深厚和共同的境遇。

"洞庭秋气连苍梧,天高地远鱼龙呼",描绘了洞庭湖壮阔的秋景,寓言深远,暗示了诗人即将面临的旅途遥远和环境的险恶。最后两句"莫倚仲宣能作赋,不随文若事征途",诗人告诫自己或友人不要过分依赖文学才华,而应积极面对现实,踏上艰难的征途,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陈与义在离别之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留别葛汝州

平生师友尘莫数,两眼偏明向公许。

一时盛德人中骥,四海知名地上虎。

东序阶墀再靴板,西州杖屦三寒暑。

我方庶兄汤惠休,公乃小儿杨德祖。

未颁还朝尺一诏,不愧专城丈二组。

为公剩买银管笔,容我时亲玉柄麈。

近蒙五字落珠玑,如服一丸生翅羽。

别离真成惜夜烛,感叹更值歌朝雨。

行看入侍玉皇案,与进不待金刚杵。

劝公慎勿学孔光,荐士何妨似张禹。

形式: 古风

病骨

病骨瘦始轻,清虚日来入。

今朝僧阁上,超遥久风立。

茂林榴萼红,细雨离黄湿。

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积雨喜霁

积雨得一晴,开窗送吾目。

叠云带馀愤,远树增新绿。

天公信难料,变化杂神速。

夕霞尽意红,诘朝固难卜。

西轩一杯酒,未负将军腹。

竹林怀微风,馀韵久回复。

热官岂辨此,何必思烂熟。

曳杖出门行,栖鸦息枯木。

形式: 古风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曲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