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曲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沉溺爱情如海,无法自拔。
平淡生活更佳,北窗下吟诗作乐。
肺腑何罪之有,只因笔墨生涯受困。
不如交朋友,曲生此人值得欢喜。
三杯小酒足以陶醉,万千思绪一扫而空。
无奈刘伶妻子,絮叨不断烦扰。
不如一觉入眠,忘却烦恼。
在三十六计中,此策堪称上乘。
即使江水变酒,我也不愿涉足。
还得学王通,懂得种黍祭祀之道。

注释

爱河:比喻深深的爱恋。
溺:沉溺,深深陷入。
淡生活:简单平静的生活。
肺肝:指内心,真诚。
毛锥子:代指笔,这里指写作。
曲生:朋友,姓氏。
径醉:径直喝醉。
料理:打理,管束。
浩然:形容心境开阔。
政使:即使,纵使。
涘:水边,这里指江的尽头。
王通:古代人名,此处可能指学习榜样。
艺黍:种植黍米,用于祭祀的准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他以饮酒为主题,表达了对陶渊明止酒行为的共鸣,并结合个人感受进行了深化。诗中,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沉溺于爱河难以自拔的生活状态,认为不如回归平淡,享受北窗下的吟诗生活。他反思自己的困境,认为是过于执着于文字(毛锥子)所致,转而欣赏朋友的简单快乐。

接着,诗人通过饮酒寻求片刻解脱,但又面临家人的担忧(刘伶妇的苦语),他选择一觉醒来,忘却烦恼。他认为在众多对策中,放弃过度饮酒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使面对诱惑,也坚守誓言。最后,诗人提到学习古人王通,用种植黍米的方式参与祭祀,保持生活的仪式感,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整首诗风格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饮酒文化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钱东之教授惠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

君不见铜雀台边多事土,走上觚棱荫歌舞。

馀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污缣楮。

岂如此瓦凝青膏,冷面不识奸雄曹。

吕公已去泫馀泣,通谱未许弘农陶。

暮年得君真耐久,摩挲玉质云生手。

未知南越石虚中,亦有文章似君否。

西家扑满本弟昆,趣尚清浊何年分。

一朝堕地真瓦砾,莫望韩公无瘗文。

形式: 古风

陪诸公登南楼啜新茶家弟出建除体诗诸公既和余因次韵

建康九酝美,侑以八品珍。

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碗,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春。

形式: 古风

难老堂周元翁家

城南乌声和且都,我识丈人屋上乌。

难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须。

樊侯种梓用莫竭,丈人向来亦种德。

挽回万事入绳床,花竹相看有佳色。

人生知足一饱多,当时恨我弃渔蓑。

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形式: 古风

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箓。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