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赋得镜诗》由隋朝诗人李巨仁所作,通过对镜子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
首句“魏公知本姓,秦楼识旧名”,以历史人物魏公和秦楼为引子,暗示镜子的历史与传承,仿佛它承载着过往的故事与记忆。接下来,“凤从台上出,龙就匣中生”两句,运用了凤与龙的神话元素,象征镜子的非凡与神秘,如同珍宝般被珍藏于匣中,一旦显现,便能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光彩。
“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明”则进一步描绘了镜子的特质——即使在平静如水的时刻,也能映照出菱形的美丽图案;而夜晚,它如同明月一般,照亮黑暗,给予光明。这两句不仅赞美了镜子的物理特性,更赋予了它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照亮心灵深处的暗处。
最后,“非唯照佳丽,复得厌山精”表达了镜子不仅仅是外在美的展示者,更是内在世界的探索者。它不仅能够映照出人的美丽,还能驱散心中的恐惧与阴霾,如同山精(传说中的山中妖怪)见到光明便会退避一样,镜子能够照亮人心,让人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将镜子这一日常之物提升至哲学与美学的高度,探讨了其作为反射与映照工具的深层意义,以及它对个体心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