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个拜月的场景,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拜月情形,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拜新月,拜月出堂前”直接带领读者进入拜月之礼,"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弦"则描绘出明月初升的景象,并以此作为背景,烘托出主人公对月的情怀。
随后诗人转向自我,"拜新月,拜月妆楼上"表达了个人在高楼之上的孤独与沉思。"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则是通过古代妇女整理仪容的行为,暗示主人公心中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下来的“拜新月,拜月不胜情”表达了对月之情难以抑制,而“庭花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则是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了对时间流逝与个人年华增长的无奈。
最后两句“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直接点出主人公之所以感慨,是因为对比了过去的欢乐与现在的孤独,月亮依旧,而人间的情分却已然不同。
全诗通过拜月这一传统节目,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当前孤寂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无常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