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沙行水宿几江南,石斗龙求久已谙。
秋水故应旋面目,顺流东望为君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江南旅行时,经历了频繁的沙地行走和水上住宿的生活。他对于河流中的石头仿佛龙形奇特,早已熟悉。秋天的水面变化多端,流水似乎也在展示着不同的面貌。诗人望着顺流而下的河水,心中不禁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如水的流动自如,或者对大自然的变幻无常有了更深的理解。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观察与感悟。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去岁相携此地游,西风垂果奉灵湫。
春工变化浑无迹,红满枝条绿满洲。
老来山水兴弥深,不在长安侠少林。
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
同舟自古无胡越,南北东西路不同。
不问宫亭借如愿,只求四面与分风。
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常时五马看。
忽忆使君身是客,一时挥泪逐金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