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同舟自古无胡越,南北东西路不同。
不问宫亭借如愿,只求四面与分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宫亭神甚灵》。诗中表达了对宫亭神的信仰和祈求,认为自古以来,即使在同舟共济的旅途中,人们也会因地域差异(胡越)而面临不同的道路。诗人向宫亭神如愿祈祷,希望借得她的帮助,无论请求什么都能得到满足。更神奇的是,神明还能在湖心分风,使得船只上行下驶都能顺风而行。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庇佑的期盼,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和谐出行的向往。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常时五马看。
忽忆使君身是客,一时挥泪逐金鞍。
来见红蕖隘渚香,归涂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
鸳鸯鸂鶒绕渔梁,摇漾山光与水光。
不管使君征棹远,依然飞下旧池塘。
寂寂醒醒谁得知,万重故纸压须弥。
不缘饶舌丰干道,拾得山间底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