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梦梅花

梅花独立正愁绝,冰缠雾死卧天阙。

孤香牢落护残枝,不随飘堕四更月。

新诗句句逼空濛,嫣然一笑隔林樾。

有如高士白云表,牛矢烟消山雪合。

一生寒瘦长镵句,伸头窥天亦半缺。

谁寄山瓢落叶中,泻向梅花同傲兀。

已上六韵梦中作,瓜舍驱猪方矻矻。

床头摸衣境过清,不谓三伏犹未卒。

始知此夜梅花诗,未与炎景相唐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黄宗羲的《七夕梦梅花》,描绘了诗人梦中所见梅花的形象和情境。首句“梅花独立正愁绝”,以梅花的孤独形象开篇,暗示诗人心境的寂寥。接下来,“冰缠雾死卧天阙”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梅花在严寒中坚韧不屈,仿佛沉睡在天宫的角落。

“孤香牢落护残枝”进一步强调梅花的坚守,即使在困境中仍散发出清香,保护着仅存的枝条。“不随飘堕四更月”则表达了梅花不愿随风飘落的决心,宁愿独自承受深夜的冷寂。

“新诗句句逼空濛,嫣然一笑隔林樾”将梦境中的诗意与梅花的美态相结合,仿佛梅花在微笑中与诗人隔着树林对话。“有如高士白云表,牛矢烟消山雪合”运用比喻,将梅花比作高洁的隐士,其纯洁无瑕如同高山上的白雪。

“一生寒瘦长镵句,伸头窥天亦半缺”描绘了梅花枝干的形态,虽瘦削但仍向上生长,试图窥探天空,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谁寄山瓢落叶中,泻向梅花同傲兀”则想象有人将山中落叶倒入酒杯,与梅花共饮,表达对梅花傲骨的敬仰。

最后两句“已上六韵梦中作,瓜舍驱猪方矻矻”揭示了诗人是在梦中创作此诗,而此时他还在忙碌的农事中。“床头摸衣境过清,不谓三伏犹未卒”感叹环境的清冷,没想到炎热的三伏天还未过去,这与梅花的坚韧形成对比。

整首诗通过梦境中的梅花,展现了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以及自己在现实与梦境中的心境交融,体现了黄宗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0)

黄宗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一字德冰,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 字:太冲
  • 号:南雷
  • 籍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 生卒年: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其一)

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斜日蜂喧荞麦路,断云犬吠瀑花东。

相看髯鬓都成雪,岂料乾坤尚在笼。

应是未还车马债,枉教南北遍游踪。

形式: 七言律诗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其二)

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

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

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形式: 七言律诗

壬寅二月遇火次陶韵

长松缚茅宇,乱石开南轩。

夜半有明烛,停午无烟燔。三载头滑,花药满春前。

坎止复流行,心迹异方圆。

年荒避盗贼,旧居姑且还。

春风吹野火,红焰涨遥天。

新诗焦泥壁,老树夭长年。

颓园寒瀑响,土锉月中闲。

遂令长往计,牢落难贞坚。

故书出焰中,叶叶如荷田。

惜此复幸此,不废食与眠。

吾尝訾遗山,卖书乃买园。

形式: 古风

五月复遇火

局促返旧居,鸡犬共一轩。

缩头床下雨,眯眼灶中燔。

南风怪事发,正当子夜前。

排墙得生命,再拜告九圆。

臣年已五十,否极不终还。

发言多冒人,举足辄违天。

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

莫言茅屋陋,宾客非等闲。

鬼目不相瞷,而逊华堂坚。

其理不可解,辨说空田田。

昨者刘伯绳,为我不安眠。

仆本方外人,岂终保丘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