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内子吴中手植甚繁郁罢官移之而归不幸内子道且亡而兹草亦屡枯今所存三之一耳遂感而赋云

香草叶常碧,本生岩涧边。

佳人昔所爱,移植堂阶前。

自吴北归梁,复以盆盎迁。

佳人路中死,此草未忍捐。

与我日憔悴,根不通下泉。

勤勤为浇沃,稍见萌颖鲜。

终当置坟侧,长茂松柏埏。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香草叶子常绿,生长在山涧岩边。
美人曾深爱它,把它移种到厅前。
我从吴地归来,又将它盆栽转移。
美人已逝去,此草我仍不忍舍弃。
它使我日渐憔悴,根部无法汲取地下泉水。
我勤于灌溉,渐渐看到新芽崭露。
将来定会放在墓旁,伴着松柏永存。

注释

香草:指代某种植物。
碧:绿色。
岩涧:山涧边的岩石。
边:边缘。
佳人:古代对女子的尊称。
移植:移动植物。
堂阶前:厅堂前的庭院。
吴:古国名。
北归:从北方回来。
梁:古国名。
复:再次。
盆盎:盛放植物的器皿。
迁:迁移。
路中死:在路上去世。
捐:舍弃。
憔悴:形容面容瘦弱、疲倦。
根:植物的根部。
通:连通。
下泉:地下水。
浇沃:浇水施肥。
稍:渐渐。
萌颖鲜:新生的嫩芽。
鲜:新鲜。
坟侧:墓旁。
长茂:长久繁茂。
松柏埏:松柏覆盖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香草——麦门冬,它原本生长在山涧岩石间,被一位佳人喜爱,移植到厅堂前。诗人梅尧臣讲述了自己从吴地回到梁地后,又将这株麦门冬移到盆中带回。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在路上去世,麦门冬也多次枯萎,只剩下三分之一。诗人对这草的照料不辍,希望它能重新生机勃勃。他决定将来要在妻子的坟旁种下这棵草,让它与松柏相伴,寄托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借物寓情,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王府有宝龟,名存骨未朽。

初为清江使,因落豫且手。

白玉刻佩章,黄金铸印纽。

辞聘彼庄生,曳涂诚自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使风

胯下桥南逆水风,十幅蒲帆弯若弓。

淮波带日鱼鳞红,岌岌飞上北斗中。

龟山始撞人定钟,岸草涩涩鸣秋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使者自随州来知尹师鲁寓止僧舍语其处物景甚详因作诗以寄焉

驿使话汉东,故人迁谪处。

所居虽非居,有树即嘉树。

日膳或鸡肫,时蔬多笋芋。

夜堂蛇结蟠,昼户鹊噪聚。

著书今未成,爱静已得趣。

予欲访其人,炎蒸未能去。

形式: 古风

侄宰与外甥蔡骃下第东归

事莫必有胜,必胜难可持。

迩来罕相见,世上多誇驰。

黄金铸佩印,白玉刻佩龟。

朝见恃赫赫,夕见同蚩蚩。

方得靡不羡,既处焉所施。

此理非一日,更后当应知。

志士无终穷,斯言非尔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