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其一)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年迈的苏武终于回归祖国,功成名就却仍遗憾未能留在阳关。
漂泊不定并非总在风浪中,困顿艰难也能在枕席间度过。
逢年过节就顺应当地习俗,即使身处异乡的居所也胜过家乡的山川。
前世因缘并非今日才开始,幸好还有善行积累,期待不久能返回故乡。

注释

老罢:年迈。
子卿:苏武的字。
阳关:古代边关,此处代指故乡。
漂流:漂泊。
颠沛:困顿流离。
伏腊:古代的两种节日,伏日和腊日。
俚俗:民间习俗。
室庐:居所。
家山:家乡的山水。
宿世:前世。
阴功:暗中积累的好事或善行。
旋还:很快返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其一)》。诗人以子卿自比,表达了对功成名就后的归乡之情。"老罢子卿还属国"暗指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像汉代的苏武那样结束流离生活,回归故土。"功成定远恨阳关"表达了对边关的怀念,以及对即将离开的边疆生活的感慨。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诗人认为即使人生经历波折,也不妨在内心安宁中度过,显示出豁达的人生态度。"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他期待在新居中过上简朴的民间生活,觉得这样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家乡的山水。

最后两句"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诗人感慨过去的缘分和命运并非今日所有,但庆幸自己仍有善行积累,预示着未来有可能返回故乡。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苏辙的人生哲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题风水洞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入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几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五)高斋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

楼殿六朝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

雨馀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堞空。

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三)凤凰台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剪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四)天庆观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

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坟吊遗直,狂闇闵元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