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

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

吟诗山响荅,泛瑟竹声和。

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身怀万卷书籍,书房隐于云雾缭绕的藤萝之间。
砚台上滴水成池,小巧别致,书皮用楮树皮制成,数量繁多。
吟诵诗歌时,山间回响仿佛在应答,弹奏琴瑟,竹林随声附和。
朝廷以鹤板之礼征召儒学之士,你深居简出,对此作何感想?

注释

一身:指自己。
赍:携带。
万卷:形容书籍极多。
编室:藏书或读书的房间。
寄:寄托、位于。
烟萝:云雾缭绕的藤萝,形容环境幽静。
砚滴:砚台上用于研墨加水的小器具。
穿池小:形容砚滴之水滴入砚中形成的小小水池。
书衣:书籍的封面或包裹书籍的布帛。
种楮:楮树,古代常用其皮造纸,这里指书多到像种了很多楮树。
吟诗:朗诵或创作诗歌。
山响荅:山的回音像是在回答。
泛瑟:弹奏瑟,一种古乐器。
竹声和:竹林中的声音与乐声相和谐。
鹤板:古代征召贤士的诏书,常刻于木板,以鹤为饰,表示尊贵。
求儒术:寻求儒家学者及其学问。
深居:隐居不出。
意若何:心中有何想法或感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赴会稽山求学的场景。"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表明学者携带着大量书籍,甚至在简陋的居所中也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则形象地展示了学者的勤奋和对文字的珍视。

"吟诗山响荅,泛瑟竹声和"这一句表达了学者在大自然中吟诵诗歌,与山野间的自然声音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鹤板求儒术"则进一步强调了学者对于儒家学说的追求和探索。

最后的"深居意若何"留给读者无限想象。这不仅是对诗人本身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的一种描绘,也可以理解为对知识追求者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揭示。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送裴邕之上京

辞山偶世清,挟策忽西行。

帆过随江疾,衣沾楚雪轻。

尚文须献赋,重道莫论兵。

东观今多事,应高白马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古偈穿花线,春装卷叶衣。

僧墟回水寺,佛陇启山扉。

爱别吾何有,人心强有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德清卫明府赴选

八使慎求能,东人独荐君。

身犹千里限,名已九霄闻。

远路翻喜别,离言暂惜分。

凤门多士会,拥佩入卿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潘秀才之舒州

楚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

荻洲寒露彩,雷岸曙潮声。

东道思才子,西人望客卿。

从来金谷集,相继有诗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