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秋天来临,野鸭大雁飞落池塘,我拴好马在朝台漫步享受夕阳。
村庄小路环绕着青山,松树叶子幽暗,野外的门旁稻谷开花香气扑鼻。
云雾连接着海的气息使得琴和书籍都感到温润,风中夹带着潮水的声音让枕席也变得凉爽。
虽然离磻溪还有万里之遥,但是否能像姜太公那样白发苍苍时等待文王的赏识呢?

注释

秋来:秋季的到来。
凫雁:指野鸭和大雁,此处泛指水鸟。
下方塘:降落到池塘中。
系马:拴马。
朝台:早晨的高台,此指朝向太阳的高处。
步夕阳:在夕阳下散步。
村径:乡村小路。
绕山:环绕着山。
松叶暗:松树叶子显得深暗。
野门:乡野间的门,代指简陋的居所。
水稻花香:稻谷开花的香气。
云连海气:云与海的气息相连,形容空气湿润。
琴书润:琴和书因为湿润的空气而感觉温润。
风带潮声:风中带有海潮的声音。
枕簟凉:枕席因凉风吹拂而感凉爽,簟指的是竹席。
西下磻溪:向西去到磻溪,磻溪为地名,也是姜太公遇周文王之地,这里比喻等待机会。
犹万里:还有很远的距离。
垂白:头发花白,指年老。
待文王:等待像周文王那样的明君赏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田园风光图。开篇两句“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写出了季节更替之时,天鹅般的白鸥降落在水塘边,诗人则在朝台(可能是某种高处)上系好马匹,漫步于傍晚的阳光中。这里通过凫雁和夕阳,渲染出了秋意浓厚的景象。

接着,“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两句则描写了乡间小路环绕在山势之间,松树的叶子因为季节更迭而显得深沉昏暗,而田野之门紧邻着河流,稻米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通过村径、松叶和稻花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静谧与丰收。

中间两句“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则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云朵似乎连接着远方的大海,给人以广阔之感;而琴书在秋日的微风中也变得更加润泽。同时,夜晚的被褥(枕簟)因带有潮汐的声音而显得凉爽宜人。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联想,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末尾两句“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的向往,以及希望像古代圣贤文王一样,能够留下不朽的文学成就。这里的“西下磻溪”指的是前往西边的山涧之中,而“犹万里”则展现了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可能垂白待文王”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古圣先贤的敬仰。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承与个人理想追求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蕴含丰富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晚泊七里滩

天晚日沈沈,归舟系柳阴。

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

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晚登龙门驿楼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

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

池光秋镜澈,山色晓屏寒。

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晨别翛然上人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

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

晴山开殿响,秋水捲帘寒。

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