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向丞竹轩

琅玕新植觉深幽,顿使轩窗一夜秋。

寒影静侵书幌冷,翠阴清逐桂花浮。

蕙兰终许依霜操,桃李从教媚冶游。

公子已多林下趣,更看仙吏落银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轩的清幽与雅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首句“琅玕新植觉深幽”,以“琅玕”代指竹子,点明了竹子刚被种植的新鲜感和由此带来的深邃幽静之感。接着,“顿使轩窗一夜秋”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竹子的生长瞬间为周围环境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季节变换的氛围。

“寒影静侵书幌冷,翠阴清逐桂花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夜晚的静谧景象。竹影投射在书幌上,仿佛带有一丝凉意,而翠绿的竹阴与飘浮的桂花香气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这里不仅表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也暗示了竹子与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契合。

“蕙兰终许依霜操,桃李从教媚冶游”两句,通过对比蕙兰(兰花的一种)与桃李(桃花和李花),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屈品格的赞美。蕙兰象征着高洁的品性,即使在严霜中也能保持其操守;而桃李则代表了世俗的繁华与诱惑,此处用以反衬竹子的高洁与淡泊。

最后,“公子已多林下趣,更看仙吏落银钩”两句,将场景转向了人物活动,通过“公子”这一形象,展现了竹轩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所在,也是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品味自然情趣之地。同时,通过“仙吏落银钩”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竹轩的超凡脱俗之感,暗示了在此处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轩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高洁之德以及它与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共鸣,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诗悼德舆通判寺丞

扁舟访我海边村,笑语俄惊隔九原。

萧寺新题云有态,故乡清誉玉无痕。

伤心姹女能传业,衔痛慈亲尚倚门。

纼绋情乖临穴送,一尊聊酹若敖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藏春轩

何必金丹访洞宾,壶中日月自长春。

直疑帘幕遮藏得,未怕莺花漏泄频。

摩诘神通移不去,桃园风景画难真。

尊罍剩把笙歌拥,沉醉何妨垫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知府提举出守虢略

绣斧当年旧使星,却分符竹往专城。

流风远继三堂咏,扶路争看五马迎。

不独循良追汉吏,便应清切振家声。

都门祖帐人多羡,袅袅春风动旆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叔兴计议端午发家书感怀之诗

细葛香罗罢赐衣,十年风雨暗蜗庐。

浴兰纫佩怜儿女,悬艾题符徇井闾。

地胜斗墟饶赋咏,日长莲幕少文书。

欲凭尺素传深意,千里慇勤附雁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