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愈二首(其一)

学道虽云久,沉疴竟未除。

炎烝度三伏,晻暧觉中虚。

嘉谷不自长,荒榛终费锄。

何辞用兰石,梨枣得扶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学习修道虽然时间长久,但深重的疾病终究未能去除。
炎热的蒸烤度过整个三伏天,内心深处感到空虚无力。
优质的谷物不会自行生长,杂草丛生的地方需要不断锄头劳作。
我怎会推辞使用珍贵的兰石,只愿梨枣能在疏朗的树荫下繁茂生长。

注释

学道:修道。
云:说。
久:长时间。
沉疴:严重的疾病。
竟:最终。
未:没有。
除:去除。
炎烝:酷热蒸烤。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晻暧:昏暗不明。
觉:感觉。
中虚:内心空虚。
嘉谷:优质谷物。
自长:自然生长。
荒榛:杂草丛生。
终:终究。
费锄:需要费力锄除。
何辞:怎能推辞。
兰石:珍贵的石头,可能指宝石或药材。
梨枣:梨和枣,泛指果树。
得:能够。
扶疏:枝叶疏朗,形容树木生长良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病愈二首(其一)》。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自己长期修习道术但疾病缠身的感受。"学道虽云久,沉疴竟未除",揭示了诗人对长久研习道法却没有彻底康复的无奈。"炎烝度三伏,晻暧觉中虚",描述了在炎热的夏季,病体虚弱,内心空虚的情境。"嘉谷不自长,荒榛终费锄",运用比喻,表达身体状况不佳,即使良药也无法自行恢复,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调理。

最后两句"何辞用兰石,梨枣得扶疏",诗人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有助于疗愈的方法,哪怕是寻常的药物(兰石),只要能让自己像梨枣那样得到滋养,枝叶繁茂。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求医之心和对康复的渴望。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除夕感怀

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

无心岂畏三尸诉,爱日还惊一岁休。

故国二千空醉眼,新年三十恰平头。

光阴未用相敦迫,领取衰翁两鬓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竞渡

史君欲听榜人讴,一夜江波拍岸流。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

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风殊未收。

角胜争先非老事,凭栏寓目思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索居三首(其三)

许蔡古邻国,风烟相杂和。

萧然客舍静,不愿主人过。

野荠春将老,淮鱼夏渐多。

街南病居士,有酒对酣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索居三首(其二)

平生亦何事,十载苦颠隮。

梦崄曾非崄,觉迷终不迷。

客居兼壮子,别久愧良妻。

稍讶音书阔,春阴道路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