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

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

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一生从未有过三间屋子,今年才建成了百步长廊。
想趁着悠闲的年份搬进新居,哪怕夏日炎炎也要在夕阳下躺卧休息。
修长的竹子虽是前人所种,但大家都可以来品尝甘甜的井水。
忙碌奔波到底有何收获,无论何处都能安家便是故乡。

注释

平生:一生。
未有:未曾拥有。
三间屋:三间房子。
初成:刚刚建成。
百步廊:百步长廊。
欲:想要。
趁闲年:趁着闲暇时光。
新宅:新居。
暑月:炎热的夏天。
卧斜阳:躺在夕阳下。
修篁:修长的竹子。
谢:感谢或已经。
前人种:前人栽种。
甘井:甘甜的井水。
何妨:不妨。
奔走:奔波劳碌。
成底事:有什么成果。
安居:安家。
漫为乡:随便当作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将拆旧屋权住西廊》,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变迁的感慨。首句“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描绘了诗人过去生活的简朴和今年新建房屋的满足,流露出对新居的期待。次句“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表达了诗人想在闲暇时搬入新居,即使夏日炎炎也愿意享受这份宁静的愿望。

第三句“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借竹子和甘泉寓意生活的美好与共享,体现了诗人乐于分享的心态。最后一句“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则反思人生,认为奔波劳碌未必有所成就,而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安身之处,都能成为心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归宿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辙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将移绩溪令

坐看酒垆今五年,恩移岩邑稍西还。

他年贫富随天与,何日身心听我閒。

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悭。

仲卿意向桐乡好,身后烝尝亦此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

拥节西南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其二)

倾盖晚相亲,东西省户邻。

听君占谏草,继我出词纶。

京尹声初浃,枢廷迹尚新。

邯郸炊未熟,荣谢隔逡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其一)

试吏有能名,升台擅直声。

雄飞极九载,修路止三城。

壮志方凌厉,遗书忽叹惊。

老人殊可念,白首泣新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