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月山宝光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月地由来号月山”开篇,巧妙地将月山与月相联系,赋予其独特的自然风貌。蜿蜒的小径深入云雾之中,仿佛通向仙境。“真成七宝光无定”,则赞美了月山宝光寺的光辉,如同七宝般变幻莫测,增添了神秘色彩。“消受三秋趣以閒”,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平野色含菁峭外”,描绘了远处山峰的青翠与广阔平原的融合,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画面。“飞泉声在翠微间”,通过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水声与绿色环境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心疑开士幽居处,欲辨残碑藓已斑”,诗人想象着高僧隐居的静谧之地,试图寻找古老的碑文,却发现它们已被苔藓覆盖,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山宝光寺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